|
一.、理论意义
三十多年前(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提出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指出“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语文教育现状堪忧,集中表现在许多学生学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语文,仍然是错别字连篇,流水账式或味同嚼蜡的作文,口语表达能力也很差。我们不仅反思,语文教学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语文课程到底要承担一种什么样的责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对语文课程做出了这样的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此明确了语文的核心、基本目标就是语言文字运用。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语用”的界定告诉我们语文课不应仅是教师组织学生识字、组词、背课文、分段落、总结中心等,更应致力于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的使用特点,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然而,以“语用”为指向的教学到底应该进行哪些内容的教学?如何实现以“语用”为指向的教学?这是一线教师该思索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可以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握语文的“语用”本质,从而通过学校语文教育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更加科学详细的、来源于实践的理论依据。
二、实用价值
1、我国的语文教学一直比较尴尬,集中表现在学生教师费力不小,然而教学效率低,效果差。语文教育的尴尬既是困扰教师和家长的难题,也是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一个症结。学生的语文学习固然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山东潍坊的韩兴娥通过课内海量阅读也探索出了一条语文教学的成功之路。然而,并非所有的成功都能复制。海量阅读必须得有相应的家庭财力的支持,而这对于大多数的农村学校和家庭来说是无法实现的。韩寒的成功毕竟只是个案,并非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韩寒。虽然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但学生的语言智能在课堂上会因为有教师的指导发展得更迅速。所以语文课堂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重阵地。所以,如何提高学校语文教学的效率仍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思索的问题。本课题的提出就是通过研究实验,探索出一条通过学校语文教育能够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之路。
2、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指导一线教师如何教好语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语文教学的进步。
3、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使学生真正地“学会”语文,爱上语文。
三、研究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握语文的“语用”本质
2.研究内容:
(1)调查了解本地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分析成因及对策。
(2)以“语用”为指向的教学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实现以“语用”为指向的教学。
(3)在实验班级中开展以“语用”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并追踪其实践效果。
(4)以“语用”为导向的课堂案例的收集与分析研究。
(5)通过汇总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本地语文教学的并真正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方法。
3.研究重点、难点
(1)以“语用”为指向的教学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实现以“语用”为指向的教学。
(2)在实验班级中开展以“语用”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并追踪其实践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本地语文教学的并真正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方法。
4.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的不同阶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及时了解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困惑和兴趣点。
2.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查阅图书等方式查阅有关的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我们将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和课堂教学,根据对学生以“语用”为导向的教学和训练情况,适时进行分析研究。
4.实验法:在实验班级中开展以“语用”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并追踪其实践效果。
5.经验总结法:对实验研究情况进行反思、探讨,做好记录,并及时总结归纳,积累丰富鲜活的经验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