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 音乐在朗读教学中的尝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5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音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不像图画是可见的造型艺术,也不像电影戏剧那样是可听可见的综合艺术,而是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联想,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这种由感觉产生的形象,正是由人们的想像而产生的。而文学作品是由文字作用于人的视觉引起联想,激发人的想像,由此产生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形象。从这一点看,音乐和文学是相通的。根据这个特点,我试将音乐作用于朗读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比如我在初一年级上郭沫若的抒情诗《天上的街市》一课时,就作了一些尝试。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根据这个特点我就用相应的音乐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使听觉和视觉同时发生作用,来达到对课文的理解和意境的体会之目的。为此,我选用了陈钢与何占豪于1959年创作的《梁祝》来作背景音乐。

该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纯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该曲共分八个乐章:(1):结拜(2):共读(3):相恋(4):送别(5):抗婚(6):楼台(7):哭坟(8):化蝶。根据《天上的街市》的意境特点,我选取了结拜、共读、相恋三个乐章,意在营造一种美好、恬静、自在、清新的情感氛围。《天上的街市》意境特别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特别适合朗读。于是,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这样几个步骤:

一欣赏《梁祝》,讲述梁祝的故事,便于学生理解音乐;

二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三探究:学生将诗人改编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梁祝的故事进行对比分析,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四老师示范朗读,配乐《梁祝》,将学生带入联想与想像的情感空间,激发创造性思维体验;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老师再次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便于学生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特别想像他们的生活:“天河浅浅”,“不甚宽广”;他们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还能够“在天街闲游”。多么幸福!诗人的想像真是太丰富美妙了!

六学生朗读三步曲:朗读这首诗总的原则是要把握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第一遍朗读:感受诗的语言美。这首诗节奏舒缓、音律和谐,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

第二遍朗读:想像诗的画面美。这首诗的画面是很美的,几乎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三遍朗读:领悟诗的情感美。第一节,表现出一种惊喜;第二节,表现出一种赞美;第三节,表现出一种欢乐;第四节,表现出一种甜美。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读出了语言的美,读出了节奏的美,读出了意境的美,读出了情感的美,就连平时上课不敢大声回答问题的学生,甚至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陶醉其间,有的居然还学着过去的老先生一读三摇头。

我看到这个情景,心中突然感觉到了一种美,一种甜甜的美。

朗读是打开美文意境的钥匙,音乐则是润滑剂。这堂课的效益超出了45分钟,甚至是永久的。很多学生主动要求我利用课余时间辅导他们朗读、朗诵,指导他们欣赏诗词文章,让我体会到了做老师的成功与喜悦,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美。

音乐对语文朗读教学确实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让音乐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53:58 | 只看该作者
作者  陈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00: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