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包括三大方面九大领域,非常全面、具体。参加哈市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后我一直在想,国家需要的学生核心素养有了,那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怎样将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校本化?怎样才能培养出素养全面的学生?我认为:
一、从实际出发,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
要根据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以及生源状况,潜心分析,构建学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清楚学校培养目标上位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位是课程体系。我工作的学校是延寿县新华实验小学,一所县城小学,办学理念是“启迪心灵 挖掘潜能 培养习惯 实现梦想 超越自我”。启迪心灵具体从身心健康、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入手,培育人格素养;挖掘潜能具体从学科基础,学科拓展,学科整合入手,培育学习素养;培养习惯具体从个人修养、团队合作、社会实践入手,培育生活素养;实现梦想具体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科学精神、发展个性特长素养入手,培养健全人格;超越自我具体从研究性学习、创新思维、发明创造入手,培养创新素养,做最好的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培育学生的进取素养。
二、立足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是培养学生人格品质和语文能力的重要学科。作为一个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要做到“文道结合”,就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细化落实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
例如,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低段阅读教学应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一目标要求;反思当前新课改下,人文的关怀、个性的张扬、文本的感悟一度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挤占了低年级词语教学空间的这一现状;结合实际教学中只重视对内容的感悟,忽视了对词语的教学,只重视对字词的认读、书写、忽视理解词语的现象,我觉得当下低年级应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彰显词语的魅力,焕发词语教学的异彩”。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注意遵循一定的规律,从字词句,再到段篇章,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个时段应该有不同的重点,低年级毫无疑问应该把字词的理解当做重点,因为正是凭借了字和词,儿童才能在头脑里建立起对世界的把握,那些光影色、声韵律才能进入到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否则,所有的词语将会是冰冷的砖块,虽然被搬运到儿童的大脑中,但是只是没有生命的存在,无法被消化吸收,转化为精神的能量。
词语教学非常重要,然而当前的词语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有的老师往往是带领学生认读词语之后,让他们粗浅地谈谈对词语的理解,并不有意识地挖掘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有的甚至只让学生在预习时把《字词句》上的解释在书本上一抄了事。这样的词语教学是浅层次的低效的——单一而机械,缺乏深度,缺乏生命活力。这样的教学带来的后果也是严重的:有的学生虽能成串背出词语及其意思,却不会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阅读短文练习中,学生对句子的意思不理解,不能领会文章的主旨,失分频频出现;习作中,学生捉襟见肘,以少量的词汇来表达着自己的意思,有时甚至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造成这样的局面,归根结底就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词语的意思,而教师平时的词语教学方法单一、对词语运用不重视造成的。
《语文课程标准》对词语教学在不同学段提出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且不断变化、提升的要求,并形成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系统。字词的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在1—2年级的阶段阅读目标中就指出,要帮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若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将课程标准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中避免偏差。
三、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改进教学方法。还以低年级词语教学为例,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①抓重点词语 走进文本②借助生活经验 入境悟情③利用直观画面 呈现词语意境④联系生活 创设情境⑤亲身体验 实际操作。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参照每个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满足他们独特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并确保学生有真实的机会去运用和证明他们对发展的核心素养的掌握。在教学改革中,需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实施既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也为语文内容支离破碎、教学目标不清、教学方式僵化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活水。
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首先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就是一个人的文化涵养、文化含量,它决定着我们对世界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人们之间相互交流、交往的层次和品味,教师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播与创造文化的神圣职责。在某种程度上教师是知识的象征、智慧的化身,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教育事业赋予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站稳脚跟、谋求生存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资本。
为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尤其是在教学中,必须清楚学科素养,通过每个具体的学科素养支持学校课程体系,学校的课程体系支撑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总之,“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
核心素养势必给学校带来六大变化。六大变化包括: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素养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求更高,我们老师只有加强学习,努力使自己变得更专业,教育观念能跟得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天道酬勤”我还要说“业道酬精”,立足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明确培养目标,创造性地推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校本化实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