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发情趣导入 师: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我会提出一些很有趣、很难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回答出来吗? 生:有信心! 师:呵,同学们斗志昂扬啊!请听题: 谁知道教室前面摆放的投影屏幕是什么形状的? 生:(异口同声)长方形的! 师:(出示一张圆纸片和一个球)比较一下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生1:圆纸片是扁扁的,而球是圆圆的。 生2:纸片是平面图形,而圆球是立体图形。 师:行啊!这位小伙子回答得太好了!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些立体图形(出示球、墨水瓶、牙膏盒、台灯罩等实物)。 师:这些都是立体图形,你知道其中哪一个是长方体吗? 生:牙膏盒。 师: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形状的? 生1:橡皮、药盒。 生2:文具盒、粉笔盒等很多物体都是长方体形状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评:主题揭示自然流畅】 二、研究长方体特征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关于长方体的哪些知识? 生1:我在低年级时学过,长方体是由好几个面围成的。 生2:我还记得长方体有顶点。 师:同学们对于以前学的知识掌握得有些模糊了,没关系,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02页,找出什么是长方体的面,什么是棱,什么是顶点?(学生自学) 师:经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吗? 生:我明白了,老师我来回答! 师:你真积极,但是这道题老师不用同学们回答,而是要同学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老师看,你能做到吗?(生一脸茫然) 师:同学们的表情已经告诉老师你们被老师弄糊涂了,那么老师就不卖关子了,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什么? 生:萝卜,土豆和水果刀。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东西都拿出来吧! 师:猜一猜,老师请大家准备这些器材是做什么用的呢? 生1:切萝卜吃。 生2:我觉得是要搞雕刻。 师:回答得很好,老师就是想让同学们通过切萝卜来学习数学知识,学习长方体。 【评:以切萝卜的方式来使学生在实践中整体感知,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在边想边切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点、线、面、体,形成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师:你能用手中的刀把萝卜切出一个面吗? 生:能。(学生兴奋地动手切) 师:谁能把你的“佳做”展示给大家? 生:(演示边演示边说)这就是我切的面。 师:这个面有什么特点? 生1:我用手摸了摸,这个面是平的。 生2:应该说这个面是平面。 师:你们说的都不错。 师:切这个面你用了几刀? 生:一刀。 师:同学们用了几刀? 生:也用了一刀。 师:看来同学们身手不凡,刀法不错。你还能切出一条棱吗? (生动手切)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切的? 生:我是先切出一个面,然后换个方向再切一个面,那么它们相交的那条边就是棱。 师:你说的很好,同学们的切法都跟他一样吗? 生:我和他切的不一样,我是在刚才切的那个面的基础上换个方向又切了一刀,于是就出现棱了。 师:你们俩切得都很好,谁能说说要切出一条棱,需要几刀? 生:需要两刀。 师:那你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棱吗? 生:通过实验我知道了,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师:谁能猜猜老师下个一问题会是什么? 生:请我们切出一个顶点。 师:正合我意,开始切吧!(生开始切) 师:谁能说说要切出一个顶点,需要几刀? 生:需要三刀。 师:那你能说一说什么叫做顶点吗? 生:三个面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摸摸顶点,你有什么感觉? 生:挺扎手的。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接下来有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来完成,大家有信心完成吗? 生:有信心! 师:这个艰巨的任务就是——请大家切出一个长方体,同学们感觉有难度吗? 生:(小声嘀咕)这太简单了。 师:同学们动手吧!(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切得不但认真,而且切得十分精美,简直是一件艺术品,既然同学们都切完了,就请同学们结合你手中的长方体,自由分组研究讨论一下这些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请你说一说: 1、长方体共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 2、长方体共有( )条棱,相对的棱长度( )。 3、长方体共有( )个顶点。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长方体共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同学们都同意她的看法吗? 生:我不同意,因为我的这个长方体就不是由6个长方体围成的,而是由4个长方体和2个正方体围成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师: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呢? 生1:我们组发现长方体有12条棱。 生2:我觉得长方体应该有24条棱。 师:为什么?你数了吗? 生:我没数,因为我认为,长方体既然有6个面,每个面又有4条边,那么,4×6=24,长方体就应该有24条棱啊! 师:同学们觉得他想得对吗? 生1:他想得不对,因为棱是两个面相交组成的,每条棱都重复使用过,所以不应该根据面的多少来推算棱。 【评: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而且表达的很严密】 生2:我还发现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3:我们组发现长方体有8个顶点。 师:看来关于长方体的特征大家掌握得不错,不过老师又有一个问题,如果要把长方体画到一张纸上,应该画成什么样子呢?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三、认识长方体平面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桌上的长方体,你最多能同时看到它的几个面? 生:三个面。 (出示挂图)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师:你觉得哪幅图画得是长方体。 生:中间的那幅。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和我手中的长方体比较着看,觉得它是。 师:这幅图中画的只是我们能看见的三个面,那么看不见的那三个面应该怎样表示呢?谁能帮老师出出主意? 生:用虚线画(教师画) 师:通常我们就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四、学习例题 师:同学们一刻不停地学了这么多知识,是不是有些累了? 生:是有些累了。 师:那么,我们来做个游戏如何? 生:太好了!太棒了! 师:小时候我们大家都玩过“积木”吧! 生:玩过。 师:现在我们就来“重温旧梦”,玩—积—木。(教师给每组发一个学具盒,内有小棒与接头) 师:请同学们打开学具盒,拿出所有的小棒和接头,你们能用这些小棒和接头组装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吗?(学生合作组装,教师巡回指导) 【评:本环节的设计很自然,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知识、感知知识,探究知识】 师:观察你所组装成的长方体框架,思考102页例2中的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师:第一个问题: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生:可以分成三组。 师: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分的吗? 生:(生边指边说)这四条红色的为一组,四条黄色的为一组,四条蓝色的为一组。 师:噢,老师明白了,你是根据它们的颜色把它们分成了三组。 生:不是因为它们颜色相同,而是因为它们长度相等。 师:她回答得非常好。 生:老师,我跟她分的不一样,组装的长方体框架也不一样。 师:噢,那你是怎么组装的? 生:我是用8根相同长度的小棒和4根相同长度的小棒组成的长方体框架,所以我把这12条棱分成了两组。 师:同学们觉得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这位同学不但善于思考,而且能够有条不紊地阐述自己观点,值得大家学习。 师:第二个问题: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生1:不相等。 生2:有些时候,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中,有两条的长度是相等的,第三条与它们不相等。 师:你观察地很仔细,说得完全正确。 师:我们把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在板书上注明) 师:你能指出你切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生:能。(生用手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你能量出你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各是多少吗?(生用直尺量,教师巡回指导) 五、发散思维练习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学习了长方体的特征,你能结合身边的事想一想,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坏处吗?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学生讨论) 生:能过讨论,我发现了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它不容易滚动,比如:要是盖房子的砖不是长方体形状的,而是圆形的,那么,由于圆形的物体容易滚动,房子就不结实了。 师:同学们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生:太好了。 师:老师也这样认为,你真了不起! 生:老师,我发现,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也有一定的坏处。 师:噢? 生:比如:长方体形状的柜子,它不但有棱,而且还有尖尖的顶点。如果我们不小心摔倒在棱或顶点上面,就很容易受伤。所以我觉得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也是有一定的坏处的。 师: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使我们不受到这样的伤吗? 生:可以把长方体的棱和顶点磨圆一点。 【评: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较强,能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实践问题,做到了学以致用】 师:这位同学不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能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老师也很佩服你!希望你能发扬这种勤于动脑的精神! 师:凡事有利就有弊,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发扬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求“更上一层楼”,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比如:我们这间教室是不是一个长方体呢? 生:是,只不过我们现在是在这个长方体里面。 师:那么,你能估算一下教室的长、宽、高吗? 生1:我觉得教室的长应该是9米,宽应该是8米,高应该是3米。 生2:我认为教室的长应该是8米,宽应该是7米,高大约是2米半。 师:同学们估算的是否准确呢?这就需要你们下课之后用尺量一量验证一下了,谢谢同学们的合作,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