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研究背景
“核心素养”,作为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而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自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小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说明学生语文素养、语文实践能力正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常态下的学生核心素养,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课堂。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成为重中之重。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环节的最佳组合,善于创造教学环节的最佳时域,用最少的精力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语文学科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逐步形成能促进个人终身发展,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研究内容:
1、我校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普遍情况及具体操作方法;
2、学术理论思想引入教学实践情况;
3、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实践。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深入课堂,从教师访谈、学生考察、及家长反馈三方面了解把握课堂效果。
2、实践研究法:结合研究问题,制定解决策略与步骤,并进行相关的实践。
3、总结研究法: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总结,使研究结果具有可实践操作性。
五、研究阶段
1.前期调查阶段:(2016.9-2016.10)深入课堂,组织学年语文组集体听课,约谈教师、组织学生能力考查、制定家长调查问卷。
2.研究探讨阶段:(2016.10-1016.11)参加教学思想交流会,根据前期调查成果,展开小组研讨,制定课程优化策略。
3.实践操作阶段:(2016.11-2016.12)结合课程优化方案,开展特色课堂实践。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教师在预设教学方案时,能认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整体把握教材,找准知识的联结点,精心预设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 92%的语文教师能根据课堂生成的各种资源把问题引向深入。学生考查结果合格率100%,优秀率89%,家长回执满意率为85%。结果说明,教师能够认真按照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课程,学生普遍能够在教学环节中高效接收语文知识,但家长对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方式有更高的期待。
七、语文素养培养策略及教学实践:
1、注重与学生发展需求相融合
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对语文教育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再创造,进行课程的“二度开发”,增加语文课程的吸引力。比如,在语文教学课堂上针对学生整体书写水平薄弱的现状,可开发“例字描摹本”,提供从笔画、偏旁到例字的描红、仿影、双钩、单钩、对临、背临、意临的版本,让学生有更典型的书写范例和全面的方法指导,从而进行自主观察、对照、练习,提高书写能力;针对学生书法文化常识欠缺的现状,可开发“说文解字资源库”,收集整理汉字构字发展史,采用图片和动画演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字源字理和汉字的结构规律,同时还可以巩固汉字记忆;针对学生品德修养意识淡漠的现状,可利用课外阅读引发学生兴趣,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注重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
文化培养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源头活水,但文化是静态的,活动是使文化“活”起来,发挥育人功能的有效手段。对此,可结合公民教育、养成习惯教育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语言文字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系列化、常态化的活动课程。如,开展各年级书写大赛、结合语文教材设计课本剧等活动。同时,在普及课本教育的基础上,开展语文特色社团、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阅读、写作等竞赛,充分展示自我,获得成功体验,提升核心素养。
3、注重与创新能力培养相融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能力,就是要坚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思维的多向性、跨越性、求异性和综合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首先想方设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人人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这样就会很容易地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首先,克服畏难情绪,营造一种宽松自然、和谐、愉快、竞争、互助、协作、师生平等的民主氛围,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其次,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给他们一个平台,一个展露才华的舞台,其成功的喜悦、自豪定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教学《春》时,可以让擅长美术的学生以绘画形式描绘春天;教学《松鼠》时,鼓励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参与补充讲解;教学《巍巍中山陵》时,可以让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展示其才华……当这些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在语文课上同样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时,他们就会对语文渐渐产生兴趣,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前提。再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价值,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法庭上,律师善辩的言辞;舞台上,主持人幽默诙谐的语言;交流会上,学术论文的严密;节假日,充满真挚感情的祝贺……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渐渐产生了学习语文的强烈欲望:我要学语文,我要学好语文。
4、注重理论和教学实践相融合
小学教师应多走出去,参加教研交流活动,注重教学理论的提升。在“哈尔滨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型教师教学思想交流研讨会”中,通过听取专家汇报,本人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上有了新的提升,这也是教师理论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学习专家的教育思想,结合自己工作实践,在“哈尔滨市第四节小学书法课堂教学大赛”中,本人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对课程设计合理,在课堂上对学生指导到位,使学生在课堂中书写充分,达到预期效果,起到了语文书法教学的实践典范作用。
5、注重与各科教学渗透相融合
加强学科教学间的渗透,语文教育渠道,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语文与音乐、美术等艺术相通,与其他的学科都有融通的可能性。比如,语文教学中,可利用有关“汉字文化”的资源,展示汉字的演变历程,交流对汉字文化的认识,感受书法的文化魅力和艺术之美;数学教学中,可利用几何知识来帮助探究汉字的结构规律,可利用逻辑思维为写作叙事服务;利用美术音乐提高审美和想象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6、注重与多维立体评价相融合
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分层评价,关注学生的差异,保护学生的个性;自我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生生互评,取长补短,共进双赢;口头评价,师生间面对面交流;书面评价,师生间无声胜有声地对话;体态评价,用眼神、微笑、点头、手势等来传达,有趣并富有人情味;家长评价,形成家校合力,注重情感激励与立人引领;成长档案评价,寻求进步的轨迹,清晰展现个人成长历程等等。评价以鼓励为主,同时也要适当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明白进一步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正视语文学科的规律,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不忘在教学中努力进行多角度活动课再造,使教学形成形成丰富、多元的语文教学供给侧结构,建设语文学习金字塔,让学生能随时拥有主动选择权,发展自我成为我今后教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备课中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课堂教学中时时围绕核心素养,以科学理论做引导,不断反省、不断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