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6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文阅读训练18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修改汉字读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4 09:2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修改汉字读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1分)
【活动背景】
最近,微信文章《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引起了广泛讨论和转载,转载者包括多家媒体。文章最早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普通话水平测试”。实际上,它的内容大多数是误传,国家语委最新的审音结果还没有正式公布。
这一话题在学校里也引发了热议,某校九(6)班同学由此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分组先收集材料,以下是小海小组收集到的材料:
【材料一:记者采访】
记者:近来,“改拼音”一事引发民众热议。为什么要对拼音进行修改?
张世平(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原所长):这类改动准确说来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普通话是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通用语言,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作为一个高规格的,跨方言、跨民族语言的,在14亿人口大国通用的语言,应该予以规范。
如果通用语不标准、不规范,在传递信息方面就会产生很多误解。我国的通用语的语音现在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一个字在不同词语中表示同一含义时有不同读音,甚至在同一词语中不同人读法都不一样,对这样的词语要进行审音,以建立健全普通话语音规范标准体系。
语音用来识别字意,如果异读音有识别意义的作用,保留异读;如果作用微弱,或者给人造成的负担大于它区别意义的作用,  (1)  。比如“指”,以前它有三个音,“手指(zhī)甲”,“手指(zhí)头”,“指(zhǐ)示”。这可能是受北京音的影响,但对外地人来说这增加了学习难度,1985年“指”统读为第三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进行了三次普通话审音工作。其中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到现在仍在遵循的普通话语言规范。2016年第三次审音形成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目前还在教育部官网上公示,征求公众意见,最终稿尚未发布。  
(选自《教育家》)
【材料二:各方声音】
“从语言研究的角度说,记录描写好语言事实最重要。大众读音存在差异,无所谓对与错。人们私下怎么说话,发什么音,你是管不着的。”审音课题组成员刘祥柏解释,因为播音、机器信息处理等领域需要标准,审音才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少部分对于读音的规范是失败的,过了一代人、两代人都不照你那个念,那么你那个是有问题的。”石锋教授说。  (2)  。例如,旧审音表曾规定“伯”字有“大伯(bǎi)子”的读音。但调查显示只有16.95%的人这样读,近八成人仍读为bāi,于是修订稿将其改为“大伯(bāi)子”。
还可能是审音过程公开度不高,仅由十几位专家讨论、商议。参与1985年版审音的语言学家徐世荣曾在书中反思:“有什么异读?取舍理由何在?本表无说明,无交代;也就是取舍的‘透明度’不够。”
“在这么大一个社会中,有一些字音有分歧是很正常的现象,你不能希望发布一个什么东西就改变人家的说话。”王洪君举例,国家领导人讲话也有自己的读音习惯,没有必要强行规定个人的发音。
审音规范对播音界、教育界和辞书编纂影响较大。新一轮审音在这三个领域中开展了调研,发现约九成被调查者在不确定读音时,会选择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工具书。
“为什么到现在还有人相信这些字音是新改的?因为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有一个1985年版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都没有听说过。”刘祥柏问道,“请问辞书界的人知道吗?他们是知道的,但是一开始也没有完全积极跟进,包括《现代汉语词典》,并不是完全遵循审音的。编纂词典的学者也有自己的‘脾气’,自己的坚持。”(选自《南方周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9-4 09:27:17 | 只看该作者
【材料三:网传读音与审音规范、词典的对比】

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2016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
网传版本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qí(统读)
无改动
一骑(qí)红尘妃子笑
qí(旧读jì)
说明:过去,“骑”字在古代用作名词或量词读jì,用作动词读qí。1985年统读为qí,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释例》中解释:“如朗读文言诗文,名词‘骑’字似仍以读jì为宜”。古诗词的诵读更应该尊重旧读音,让这些旧读音成为当今字音中的“活化石”,记录历史,也体现诗词韵律之美。
yìn(统读)(“树~、林~道”应作“树阴、林阴道”)
①yīn   ~蔽/~翳/林~道/绿树成~②yìn  庇~/福~/~凉
林荫(yīn)道
yīnyìn
说明:2016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修改原因:北京话和各地方言实际读音仍然存在两种读音。根据调查,“荫凉”去声读音正确率为20.32%,“林荫道” yìn读音正确率为5.98%,“树荫” yìn,读音正确率为百分之3.98%。考虑到还有大量的人名、地名中使用“荫”字,读作yīn,对于“树荫”,“ 林荫道”,人们也不愿意改写为“阴”,因此,本次审音不再统读,增列异读音yīn,与全国范围内的语言实际相符合。
除“~坊”读zuō外,其余都读zuò
①zuō ~揖/~坊/~弄/~践/~死②zuó  ~料③zuò  ~孽/~祟
自作(zuō)自受
zuōzuò
说明:2016年修订稿为征求意见的版本,尚未实施,审音组会进行一定的修改,最后公布的版本与该版本会存在部分区别,在此之前,读音应仍以1985版为准。
(选自《南方周末》)在成果交流的过程中,小海小组展示完材料后,为班级同学设计了三个闯关任务,请你一起来完成。
【任务一:我来选择】10. 根据上下文,下列观点能还原到材料(1)(2)处的是(  ▲  )(  ▲  )。(2分)A. 在社会使用上是宽容的,但是在标准的制定上要准确,还是要引导大众往标准方向走。B. 社会使用已经发生了变化,国家只是做了追认的工作,是适应语言的社会使用现实。C. 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为避免语音系统复杂,造成普通话难学、难记的情况,方便汉语在国内的推广及走向国际,就进行统读。D. 能读普通话的地方,我们尽量读普通话,需要保留诗词之美的地方,我们也尽可能保留。
11. 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一项。(  ▲  )(2分)A.《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来源于一个专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微信公众号,具有很强的可信度。B. 人们私下怎么说话,发什么音,你是管不着的。汉语读音存在差异,无所谓对与错。C.许多读音存在争议的原因之一是每个人有自己的读音习惯,且1985年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普及度不高。D.《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没有遵循1985年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所以很多字的读音有不同之处。
【任务二:我来应用】12.根据上述材料中的内容,判断诗句“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中“荫”的读音,并说明理由。(3分)

【任务三:我来讨论】13. 活动过程中,围绕“修改汉字读音”这一话题,小海认为:改拼音不能“从俗从众”,否则就没有是非对错了。你赞成他的看法吗?结合上述材料,说说理由。(4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9-4 09:27:29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图片



10.(2分)(1)C(2)B   
11.(2分)(C)
12.(3分)应该读“yìn”。(1分)虽然在2016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中有
“yīn”和“yìn”两种读音,但修订稿尚未实施,在此之前读音仍应以1985版为准,所以荫读“yìn”(2分)。
13.(4分)观点一:我赞成小海的看法。我认为汉语读音就应该有个规范,不能因为现在约定俗成的发音而随意改变。普通话是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通用语言,作为一个高规格的,跨方言、跨民族语言的通用语言,应该予以规范。如果通用语不标准、不规范,在传递信息方面就会产生很多误解。(2分)汉字读音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为了适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应随便改变读音。尤其是在古诗词中,一些古音才能更表达诗句该有的意思,如“骑”字仍以读jì为宜。,让这些旧读音成为当今字音中的‘活化石’,记录历史,也体现诗词韵律之美。(2分)。
观点二:我认为读音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应符合当下人们约定俗成的发音。首先,大众读音存在差异,是无所谓对与错的。因为很难去规范人们私下怎么说话,发什么音,不必要强行规定个人的发音(2分)。其次,有些汉字即使有规定的读音,但经过几代人之后,
往往会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发音,社会使用已经发生了变化,审音为了适应语言的社会使用现实进行修改,如“大伯(bǎi)子”近八成人仍读为“bāi”,最终修订稿将其改为“大伯(bāi)子”,也成了一种正确的读音。很多古音到现在也已经改变,一味坚持原有的古音意义不大(2分)。(评分细则:能够结合材料,从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角度发表看法,得4分。单一角度得2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7 11: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