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想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上,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从学生的心理入手,以兴趣为切入点,用合理的教学理念作指导,让学生寻找到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快乐所在,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 ,6 — 9岁儿童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波浪性和阶段性。他们的发育正处在两次生长高峰期之间 ,因此 ,该阶段的儿童最需要适当的身体锻炼。在课堂上的密度和强度都要适中 ,不宜过大 ,要适合他们的生理负荷,也是为了迎合他们的心理,增加他们的兴趣。
如今的少年儿童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而他们最突出的心理特点是:独立性强,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好模仿,好表现自己,这些心理特征很适合乒乓球这项单人作战的隔网项目。所以,培养少年儿童学习乒乓球兴趣,必须研究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从理论上提高我们教师的认识。
课堂教学的情景导入阶段需要创新,不能用老一套的准备活动和徒手模仿练习。在课堂教学的情景展开部分,采用相应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必要的。如,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所有人上球台练习正手对攻,另一组的学生分别站在练习的学生后面作为候补。教师告诫学生,当练习开始的时候,每一球台的4 个人都要注意听哨音。一声哨音是所有球台左边的候补替换前面打球的同学,两声哨音是右边替换,要求替换的时候球不能丢,并且说明失败的惩罚内容。这样除了合理利用资源,还将练习和休息的学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既做到了课堂的完整性,也锻炼了学生的技术和相互配合的能力;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如此合理利用了场地资源,同时减少了课堂整顿纪律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如果每个教师都能随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在不同的时间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课堂质量的提高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基本步法可以设计成游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基本技术可以设计成技能竞赛增强学生的求胜欲;完整技战术练习可以组织一场比赛,提高课堂气氛。所有的设计都离不开竞争性,这样在学生中自然形成了一种竞争向上的意识,形成一种良性的“攀比”现象,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大有帮助的。但是,在这种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思想教育。如果把比赛仅作为激励学生个人自尊心而忽视了群体,那就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相反,如果能在比赛中结合思想教育,使比赛成为激励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手段,这样有利于防止自卑心理、骄傲情绪和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
所谓的对抗竞赛,不仅是乒乓球技战术的一对一比赛,针对课堂时间少参与人数多,教师如果结合乒乓球的特征,编制一些集体性强的乒乓游戏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例如,最简单的托球接力赛跑比赛,颠球接力赛跑比赛和乒乓球直接投准比赛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