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21-8-28 08:31:5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程与收获
蒲滨海
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所接受的十三年半学历教育和参加工作后接受的多次成人培训中,几乎没有或很少有传统文化的内容,因而对其知之甚少。因为缘分使然,我从2007年开始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后读过儒释道易等方面的传统文化书籍上百本,也在北京、重庆等地多次亲自聆听过一些著名学者如张其成、李海彬、孔维勤、于丹等的讲座,特别是多次听过著名学者、华夏文化促进会驻会主席、国际易学联合会荣誉会长廖彬宇的许多讲座,更与其有过许多交流和探讨,在网上看过曾仕强、南怀瑾、陈大惠等专家的许多讲学视频资料及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许多文化类节目。通过不断学习,我深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追求、圆满智慧为当今世人所必需,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学识浅薄、枉为人师,对学然后知不足有了真切的理解。大约在十年前,我在学习过程中预感到国家必将在适当时候弘扬中华文化,同时自己也立下了努力加强学习,今后有能力时弘扬中华文化的志向。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说也是从零开始的,经历了学习、认同、礼敬等阶段,现在说得上是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学习者、思考者和践行者。这些年来,我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运用于工作和生活实践中,较好地做到了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我所分管的工作虽说不上成效显著,但我切实做到了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为官。 参加这次我区中小学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研修学习,我全部认真看完了所有专家的讲座视频,认真完成所有作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长春大学金海峰教授对《四书五经》的解读信手拈来、娓娓道来,非常吸引人,我反复看了几遍,收获很大。我曾在北京四观书院聆听他讲过《四大名著看儒家》,可谓大家风范凸显。 通过十一年多的学习,我对中华文化的脉络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对庞大且极其丰富的内容只做到了管窥蠡测,所学自然只是沧海一栗。我非常赞同廖彬宇先生创立的国学树概念。国学树是中华数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为国学树的根基,儒家、佛家、道家为国学树的主干,墨、法、名、杂等诸子百家为国学树分枝,农、兵、谋、阴阳、史学为国学树的经络,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为国学树树叶,中医为这棵国学精神之树的保养之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诸多内容,只要领会其中的一句话乃至两句话并努力践行,都会让人受益终身。比如《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儒家典籍四书五经的结构和主要精神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四书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大学》勾勒出的是人生的理想蓝图,《中庸》所言的中庸之道则是中国特色的成功大道,《论语》所论和《孟子》所言恰好是人生道路上的交通法规;学五经的意义可以概括为:借着《周易》学哲学,借着《尚书》了解政治,通过《诗经》懂得艺术之美,通过《礼记》的社会学,通过《春秋》的历史学,就可以对原始初民的生活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2017年1月25日,中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意见》,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贯穿国民教育的所有学段、所有课程。这次教师网络培训,可以说是我区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奠基工作,但要使广大教师能够走上讲坛自信从容地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总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中华文化复兴为前提。感恩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们给子孙后代乃至全人类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光荣使命的人民教师,我们确实需要不断主动学习、努力弘扬、勤于实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