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6 08:1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我拜读了李政道教授的《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一书,细细品读,优美的文字愉悦了我的身心,独到的思想更是震撼了我的心灵。

    李政道教授在《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一书中,以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如何用教育学创造自己的精神生活,用教育学来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与精神追求,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对生命的热爱,做一个有生命感的教育者。

    当前的中国教育,“生命”之所以成为流行时尚的概念,是因为长期以来,教育者(也包括数量庞大的职业教育研究者)普遍缺失生命感,在以“人的教育”为基本信念的教育领域里,生命却缺席了。

    以往,在每天流动着的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只是知识、方法、技术,在教师创作的大量教例和课例中,我们寻觅不到生命的跳动和呼吸,处处发现的仍然是如何上课的各种技巧和方法;在每天都在诞生的庞大的教育论文中,我们依然看不到生命的气息和光华,除了概念、术语,就是推理和演绎: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从一篇文章到另一篇文章,把前人的文章变成自己的文章,把外国人的文章变成自己的文章。生命创造的光影就在如此这般的推演中遁入黑夜。

    正因为如此,叶澜教授才会呐喊疾呼: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然而,不是所有的教育者都有这样的生命感。有的教师看到了生命,但他想到的只是书本和各种符号如何化为自己的教案和话语,但对学生的生命本身却视而不见了。这时的教育者看到的只是知识,他的眼中没有生命,他的生活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机械辗转于教材与教室之间。一些教师看到了生命,试图去抓住这个生命,以自己的热情感染他,点化他,进而时时处处想去替代他。但学生只是他手中可任意揉搓的生命,实际上跟雕塑家手中的泥巴和金银铜铁并没有两样。这时进入教育者眼帘的是被物化的生命,是卑微的生命,是可以随时被替代的生命,而不是真正的生命、大写的生命。有的教师看到了生命,他以一颗敏感、敏锐和细腻的心,捕捉着学生的每一句话语、每一次欢笑和哭泣、每一声叹息、每一次皱眉。正如里尔克笔下的罗丹一样,他“无处不抓住了生命”。这样的教师敬畏学生的生命,却未必尊重自己的生命,所以教师的生命感也是不完整的。只有“把生命放在生命里”,努力将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生命的成长建立起内在的关联:受教育者的生命成长就是教育者自我的生命成长,他希望彼此的生命能通过教育之树而成功地实现相互嫁接和疏通,在同一棵树上绽放花朵。

有着生命感的教育者,都是有时间感的教育者,时间感不断撞击着他的心灵,他的手和灵魂都充满了时间,他知道每一个生命的教育,都需要时间,都有着内在的时间节奏和韵律,在教育中,生命何时开花,何时结果,都有定期。他与受教育者一起守候时间,让石头在时间中开花,让心脏为每一次绽放而激动。

    有生命感的教育者迥异于常人。他的生命感浸透骨髓,浸透在思维方式之中。化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里,化在教育研究过程当中。虽然这样的生命感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有,但可以培养。前提和关键是教师把教育的实践当作一门学问来钻研,当作一门“生命的学问”来贯穿一生。“把生命放在生命里”的含义是:教育者只有把教育的学问变成自己的学问,把学生的生命落在自我生命的核心里,同时又把自我的生命化进学生的生命里,成为其今后生命成长中的核心资源,教育者才将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而且是一个有真学问的人。这个学问就是一种以生命感为基础的,关于生命成长的学问。其内核是:让每一次教育的过程,都变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回家的过程,即回到生命之家的过程。

每一个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迷宫。开掘人性,让人性生动起来,丰厚起来,高尚起来,博大起来,让人的生命富有人的意义和价值,是教育者的使命之一。走出迷宫的方法是:倾听和对话。

    当前很多教师随着教龄延伸,自身的精神世界没有因此产生叠加累积效应,不是变得越来越充实丰厚,而是变得越来越平庸、干瘪和枯干。其原因是他们没有把教学视为一个滋养自我、丰盈自我生命的事业,而是当做耗散精神储存,消耗生命能量的职业。

教师的精神生活是一种自主、自觉的生活。自觉承担起身为教师的职责和使命,自觉地通过学习和创造不断更新自我,自觉寻找对自我生命的新的挑战。教师的精神生活是爱的精神生活。爱他的学生,爱教育这个工作,爱课堂这个场所。教师的精神生活体现为广博的文化生活,丰厚的文化底蕴,宽广的精神视野,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批判精神,从不缺少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教师的精神生活还应是智慧的精神生活。教师开放自身,敞开自身,向包括学生在内的整个世界敞开自己,并且把敞开的过程变成吸纳、转化所有外在资源的过程,变成与学生相互构筑精神根基,相互玉成的过程。这种敞开的过程,就可能变成教师精神生活成长的过程。

    什么情况下,外在的职责和义务能够变成教师的内在需要?什么时候,教育的职业能够变成舒展教师身体与灵魂的职业?这个转化的过程异常艰难,相当多的教师终身都没有摆脱痛苦和压抑,一直在灵与肉的搏斗中走完职业生命的全程。通过教育历程,丰富和发展教育者的生命体验,并使这些生命体验提升为智慧体验,可能是一条解决的路径。教师将心放在知识上,或者聚焦在各种花样翻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上,那么他的智慧就从中生发出来;若把心放在学生的生命上,他的智慧就是从生命中流淌出来的智慧,这是我们追求的真正的教育智慧。

    教育要发展,理念得更新,追寻的路上,我们会一直都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13: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