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增强了青少年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但其中一些不良内容也极易对青少年造成伤害。这突出表现在:许多青少年上网浏览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沉迷于内容低级、庸俗的网上聊天等。网络“无时差、零距离”的特点使得不良内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扩散,网络不良内容甚至还会造成青少年生理上的伤害。“网络上瘾症”是近些年出现的医学名词,患者过度依赖网络,甚至如同酗酒、吸烟一样,在下网后会出现精神萎靡、身体不适等症状。
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教育内容分级标准是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的跟踪研究课题之一。在参与此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于2002年3月对上海地区60名18~24岁学生和40名教师进行了“因特网内容分级和过滤认知及倾向性”问卷调查,发现了一些人们以往所忽视的问题。
上网安全教育相当薄弱
师生上网存在时空差异。学生主要是在家里和网吧上网,而教师主要是在学校和家里上网,被访教师中竟然没有一人在网吧上网。在网吧上网占据了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由于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监管,网吧此前较混乱的管理必然使得学生很容易接触到网上不良内容。
师生对于网上不良内容认知及倾向性差异。许多学生都曾无意间浏览过不良内容,相比较而言,绝大部分教师只是听说而已,还有近半数教师不知有网上不良内容之说。笔者在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时,许多教师表示“根本不懂”,学生对于网上不良内容的认知要远远高于教师。
笔者在问卷中列举了国内与网上内容分级过滤相关的法规、组织、活动或事件,主要是要了解师生对此的了解程度,结果让人非常遗憾,大多数学生和教师一无所知。同时,绝大多数青少年对浏览色情网站感到无所谓。说明目前青少年普遍缺少上网安全意识,我们对于青少年上网安全教育还相当薄弱。由此看来,对网上不良内容的分级过滤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内容分级过滤势在必行
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实践证明,网上内容分级过滤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单纯依靠技术,还有更为重要的是政策法规和社会教育。完善的政策法规、广泛的社会教育,加之简单易用的过滤产品才是净化网上环境的完美组合。
传统媒体的内容监管已经不能适应因特网发展的要求。采用内容分级是全球的发展趋势。不论政策法规、社会教育或是过滤技术,他们的共同基础都是分级标准,但遗憾的是中国目前尚未建立自己的内容分级标准,这就造成一系列问题:譬如对于“色情”和“性科学”的界定,许多教师和家长自己都说不清楚,也很难正确引导青少年;又如许多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灰色地带”打“擦边球”,而执法机关则基于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执法,这必然造成许多不必要的纷争;再如国内过滤产品使用的是国外标准,或者自行开发,很难大规模推广,导致过滤产品“叫好不叫卖”。 如同工业社会有工业污染,信息社会也有“信息污染”。在网上“垃圾信息”、“信息烟雾”随处可见,有害信息、过时信息、“灰色信息”充斥我们的视野,对网上不良内容说“不”的时候到了。对于网上内容分级标准的建设,国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台湾省也先行一步,完成了国外网上内容分级标准的本土化工作,而我国大陆却尚处于起步阶段。有12亿人口的中国理应在这场看不见的全球保卫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中国自己的网上内容分级标准,顺应时代潮流,势在必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