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认真拜读了吴忠豪教授编写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名作,让我的教学思维重新开启去寻找新的方向。
语文课如何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这是当前语文教师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本书12个研究课例,瞄准的都是当下语文教师最为关心的一个个课堂热点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由一线优秀教师在长期语文从教中最感困惑并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书中把这些问题大致分成了四类:1、阅读课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2、语文课如何选择和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3、如何围绕目标设计语文教学过程。4、基于目标的习作教学设计。
我每读一章都会有一次教学理念的触碰,每读一节都会一有种豁然开朗的体验, 每读一个教学课例都会有一次亲临课堂的感觉。
“语文课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该书第一章“语文课要用课文来教语文”就告诉我们语文课要研究教什么与怎样教的问题。以前我们教语文偏重于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现在语文课强调“理解”和“运用”并重,需要研究的是怎样指导学生“表达”和“运用”。对于教什么的问题,首先是从课程论层面宏观考证语文教学的宗旨和任务。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主要包含着语文知识能力与文学人文素养两大方面。其次是教学论层面的微观思考,针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它属于的范畴,有针对性地选择,要适当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接轨。总之,在教学时我们要追求“言”、“意”兼得的语文课堂。
这本书让我受益最深的是设置教学目标的转变。重视教学目标的选择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既然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美丽的转身,那教学目标就要从文本内容中找出适应年段要求的语文知识来授课,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把语文课和思品课本质地区别开来。接着在具体确立教学目标时,所表达的关键字眼也很讲究,不能把目标定的太多、太大,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学生一节课下来什么也没学到。而目标定得太模糊、概念化,也难以执行。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中“学会”概念就比较模糊,怎样才算是学会呢?应具体地指出“会认读生字词,并能用生字组词、理解生字的字义”,这叫“学会”。那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显得更明确、更便于课后检测。
在科学确立教学目标后,我们怎样基于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这也是本书对我的启发最大之一,是教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此书指出,在达成教学目标上,我们应做到课前多了解学生作好学前分析,即所教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进而分析生现有的接受能力;课堂上设置情景多关注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环境,问题的提出要有层次、有梯度,让学生在文本中学习语文知识,从初步的了解到会模仿,从能模仿到能理解、运用、迁移;另外,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才能有所学、有所获。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教课文逐步过渡到教语文应该注意要依据课文合理选择课程内容,明确这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语文课程目标的选择,要瞄准语言知识、语文方法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特点。要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这就要按照语文知识或方法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流程,按照“领会知识(方法)—实践运用”的步骤组织教学。这才是“学语文”的教学流程。还要合理设计表达练习,提高语言积累的质量。如果日常的语文教学都能这样落实, 我想我们的语文教育观一定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吴忠豪教授编写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理念上的冲击, 更多的是对自己原有语文教学观念的打破。 我享受这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