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名家谈语文》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9 07:1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阅读了裴跃进的《教学名家谈语文》一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教学名家的课堂行为、教学习惯、策略方法都在书中可以学习到,为我的小课题研究找到了许多有力的理论依据,现将有价值的笔记整理如下。

《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显然,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应各司其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什么?文本,一篇篇课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组织什么?引导什么?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文本,阅读课文。离开了课本,阅读教学就丢失了语文学习的特殊凭借物。众所周知,教材(文本、课本)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和学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一般的说,课本中选文较为典范,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语文课上教师和学生凭借它进入作品描绘的纷繁世界,进入作者丰富的感情世界、思维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表现力,获得多方面的启发与熏陶。课本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功能,其他媒体难以代替。

                                             ——于漪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作者、编者多重对话的过程。学生要从作者的写作意图中感悟到什么,体验到什么,一定要认真阅读文本,认真理解语言,认真思考,也就是要认真与作者对话。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不但要深入地与作者对话,而且还要与编者倾心交谈,弄清楚选这篇课文的意图,组合这个单元的意图。

    《课程标准》在更高层面的意义对“积累”进行了反复强调。

    1.“积累”是作为“素养”提出来的。课标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节中说道:“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积累”是作为“策略”提出来的。课标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这一节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3.“积累”是作为“基础”提出来的。课标在“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中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4.“积累”是作为“目标”提出来的。课标“总目标”的第七点说道: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5.“积累”是作为“要求”提出来的。课标在“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6.课标也并没有在“评价”中忽略对“积累”的要求。它在“评价”这一部分中说道:“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这样的不厌其烦,这样的强调力度,表现在课标之中,给我们以深刻的警示与提醒:语文教学要非常关注学生的积累;不注重积累的语文教学,首先是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

    第三,要懂语文教学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一个人的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主要是在课堂训练中培养出来的。就课文教学而言,无数的话题与无数的讨论只是集中在“教懂”二字上,我们几乎不研究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能力。其实,“教懂”课文不是目的,培养与训练能力才是目的。

    文章是教不完的,一个人有了阅读能力,才能解读无数的文章。

笔者以为,从“教学”二字来看,创意优美、角度新颖、细节生动、手法巧妙、激趣益情、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设计技巧与教学技巧就是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具有美感、富有情味、因势而异、省时高效的高层次教学技术。

    教学艺术的特征非常鲜明。

    特征之一:创造性。

    教学艺术,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的具体体现。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离不开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时代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理念的指导;二是教师自己的勤于钻研、善于思考与勇于实践。教学思路设计的创造性,离不开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学理念的支撑和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的研读与处理。

    特征之二:审美性。

    语文教学艺术的创造性首先就是审美的创造。因为审美的创造,因为美的力量,教学艺术才能够益趣、益智、益情,才能够更好地激趣、激智、激情。缺少美感的形式与内容谈不上有着这样的艺术力量。我们常常说某节课好听、好看,就是因为它的美感。

    教学艺术的审美性既表现在教学的整体策划上,也表现在教学的局部之中,更多地则表现在教学细节上。细节之美闪现出教学艺术美的亮点,细节之美的汇聚形成了教学的整体之美。

    特征之三:实用性。

    各种形式的教学艺术都应该而且必须能为广大教师所熟悉、所喜爱、所欣赏、所运用,不能引起教师共鸣的教学艺术往往只是空洞的纸面上的“艺术”。所以,在实用性、普及性上多做一些有益于广大语文教师的工作,让教学的艺术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一个基本境界。这个境界的实现,带来的是无数具有魅力、富有情味的语文学习课堂。

    教师的教学艺术,造福于学生的课堂学习。

    作者

    余映潮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22: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