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论文 让“情声”在语文课堂中飞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8 18:4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朗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是学生对文本认知和文本理解、感悟的重要体现形式。“课标”特别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而且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
“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是学生朗读的最基本的目标,是指能用普通话读准字音,做到不用方言和口语,较准确地读出轻声、变调、儿化等变音,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改字。
“流利”是在正确读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就是指读得自然连贯、清晰流畅,不指读、不唱读、不重复、不颠倒、不破句。
“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教学的最高目标。“感情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通过恰如其分的语气、语调,准确合理的停顿,流畅的语言,适时适度的表达出来。
那么,如何把感情朗读贯穿于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走进文本和作者,入情入境,实现阅读教学的返朴归真,下面,我结合课文谈谈几点初浅的看法,如有不妥,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掌控朗读基调,着力体会情感(以《长江之歌》为例)
语感是体会文章情感的基本元素。掌握文章的朗读基调,更是情感朗读的有效途径。要准确把握一篇文章的情感,必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揣摩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的时候,以声传情,感悟文字背后的内涵。而要准确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需要品词析句,理清作者的情感线索,依据文本类型,确定符合文本内容的朗读基调。
例如:《长江之歌》这一首抒情诗,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发自内心地咏唱了这条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唱出了人们的真情实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为了便于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开课伊始,播放长江视频,创设情境,营造氛围,通过老师的引读,为学生奠定一个激情澎湃的基调,学生朗读的时候,顺着这个感情基调,在教师引读、视频和音乐的渲染下,自然进入情境,为课文朗读奠定情感基调。
二、强化朗读训练,品味语言特点(以《匆匆》为例)
好的朗读方法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要读好,首先是对文本内容的领会,方法仅仅是表现的技巧。但朗读的方法技巧好,也反过来促进对文本的领会。同样一篇生疏的文章,让不同的人来读,听起来表达效果肯定不一样。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循序渐进,养成朗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朗读素养。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巧妙的大量叠词、短句的运用,使文章简朴、轻灵,读起来轻巧、婉转,是一篇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学习语言的佳作。
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认为采用“以读为本,以说写相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和美的感染。
1.品读文章,感悟情感。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自读、揣摩、细细品味后交流、有感情朗读,就能深刻体会文中词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比如第2段:“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这部分文本感情浓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语速、语调、节奏、速度的轻重缓急,读出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
比如第4自然段:他反躬自问:“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干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思索的结果是明确的,他不甘心虚度此生:“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部分含义深刻的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对于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可以通过语气、语调朗读节奏的刚柔相济的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情感朗读。
2.配乐朗读,加深理解。
教学最后,我们可以采用深情配乐朗读,既让学生学会了怎么去朗读又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这种深情并茂的情境感受到虚度光阴,无奈可惜,伤感徘徊的情愫。这份复杂心情,朱自清有,其实你也有、我也有,伴着优美的乐曲凝聚在师生的朗读中。
三、加强诵读训练,品味古诗韵味(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
熟读成诵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标》中对小学高段诵读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尤其适宜于优秀的诗文。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清新的语言,抒发了与友人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能够对照注释,大体理解诗意,运用查阅工具书或其他资料的方法,解决自己的疑惑。因此,我们在这首诗的品析放在引导学生诵读上,让学生四读古诗,层层深入引领学生与诗人对话,与诗人的作品对话。
1.一读古诗,读准字音。通过自由练读、抽读、评价读和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准古诗中每个字字音。特别是平翘舌音和“舍”、“朝”两个多音字。
2.二读古诗,读出情感。首先,结合注释,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自由练读古诗。通过抽读,让学生评价别人朗读中蕴含的情感,来实现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3.三读古诗,读出意境。
(1)读出渭城的美。在学生反复吟诵诗歌一二句,让学生闭目想象:此时的渭城是什么模样?朝雨、柳色……这些意象无不展示了渭城的美好。
(2)读出离别的忧。当学生还沉浸在渭城的美丽中,老师话锋一转,引入了朋友间的离别之忧:
一忧形单影只。千里跋涉,只有元二一人,一路上危险重重,黄沙漫漫。
二忧路途遥远。出示当时的唐朝地图,让学生感受元二的千里跋涉。
三忧别后难见。渭城的一别其实是两位好朋友的诀别。
4.吟诵古诗,品味品情
一吟,吟出味道。让学生体会吟诗的方法在于缓缓地吟诵,加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吟出诗的味道来。学生通过自己练习体会,悟出吟诗的方法。二品,品出酒味。通过吟诵品出酒中的别样滋味,实现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个性化解读。
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源泉。在教学中,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而且背诵、理解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倡导范读引领,提高阅读水平
教师范读是指教师示范性的朗读。好的范读,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让学生享受语言熏陶和艺术感染的同时,更能使师生间产生良性互动,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阅读课上,如何发挥范读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文特点,选择范读的时机。
1.阅读前的范读。学生在初学《熟读精思》这类古文,字音和句读停顿则是朗读文言文的障碍。因为文言文中有许多的生僻字,还有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等等。课前,教师的范读既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增强语感。在课堂中,可以设置了不同层次、逐步推进的朗读,从读通到读好再到读懂,最后读出情味,意在渗透古文诵读的断句、延长技巧,渲染古文的抑扬顿挫、古朴悠然的情味。
2.阅读中的范读。授课过程中的范读,重在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重点段落或特殊句子的范读,有助于学生掌握句子的朗读技巧和朗读规律,同时也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范读中教师要注意停顿、重音、速度和语气这些朗读技巧的指导和传授。
3.阅读后的范读。学生学完全文后,教师再次声情并茂的范读。如《冬阳•童年•骆驼队》“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从这纯朴的语言中体会 “我”对童年的留恋。
范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钥匙,是教师展视素质的舞台,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和纽带,教学中,适时运用范读定会事半功倍。
五、依据文本特点,合理进行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
如朗读《北京的色彩》、《七月上天山》、这类文质兼美,读后令人有一种唇齿留香的感觉的写景文章,更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对于景物的表达方法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如,教学《七月上天山》中“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雪峰……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雪峰高大而又色彩淡雅,雪水晶莹而又充满动态美,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读出作者对天山那种喜爱之情。
朗读《数字图书馆》、《仙人掌》这样的说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因为《数字图书馆》是说明数字图书馆特点与作用的。如果还照《七月上天山》那样的节奏、语调、语势、情感来读就欠妥。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六、讲究评读结合,提高朗读素养,
朗读是一个极具个性化,融理解、表达、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朗读素养的高低,与朗读者生活、学习环境、性格特点、声音特点、知识储备、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的朗读,是将文字活化,给文字赋予灵性的过程,走心是关键。由于学生有个性差异,同一文本,朗读体验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就有差异。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朗读评价就尤为重要。
1.评价语要充满激情。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要给学生以新鲜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就赞叹语而言,也不能一成不变。当学生朗读得十分出色时,教师可地这样评价:  
“你的朗读深深感染了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真是一种享受啊
“你读得真投入,你的朗读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宁静的图画啊!”
2.评价要抓住闪亮点。在朗读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闪亮点。当学生的朗读不尽人意时,教师可从其它方面给予鼓励诱导:  
“你真有毅力,通过几次的读,终于读对了!”  
“你很勇敢,能在这么多同学面前读书!”  
3.评价要抓住切入点。
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学生朗读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例如《七颗钻石》这一课时,学生读生病的母亲说的话:“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读得比较大声,我就说:“老师觉得这个母亲还蛮健康的,不像得病,快要死的样子。”孩子马上就意会了,叫他再读一遍时,就读出了母亲有气无力,奄奄一息的感觉。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朗读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特别是对于那些后进生,要从他们的感受出发,敏锐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总之,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个人的感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彰显作品的建筑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使语文课堂呈现无限的魅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8-18 18:49:58 | 只看该作者
实验小学  廖有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6: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