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一点感悟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8-15 19:42
标题: 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一点感悟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从今秋开始,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换成了《道德与法治》,全五册变为全六册,增加了法治内容的比重;新教材不是对人教版原教材的修编完善,而是在框架结构、编排立意上全部重新设计。新教材具有浓厚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优秀文化渗透于教材每一框节中,真正培养有中华文化基因和中华民族血脉的自信中国人。新教材注重学生已有经验,注重活动设计,注重拓展延伸,注重情景再现,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倡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注重课堂上学生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在问题设计上,新教材问题设计开放,有梯度、有深度,富有思维含量,注重培养健康人格、法治精神和公民的素养。教材内容主线明确,既模块化呈现,又体现螺旋式上升。基于学生成长需求和规律,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提供相应的课程支持。

二、六类活动栏目运用策略:

新教材以栏目来精心搭建教和学的脚手架。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发展,从观念认识、体验内化到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遵循这一思路,每一框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希望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做为学习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等活动设计,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冲突、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希望使教学能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按照这些栏目开展活动,侧重“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这三个栏目,认真备课,充实适当的鲜活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教师要用好教材的“脚手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课程强调情感态度、行动能力和知识认知都是学习,它们的学习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这种综合,要求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部投入。实践学习、过程体验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把“运用你的经验”作为导入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拓展空间”则作为一框的结束,是课堂学习的拓展延伸。“探究与分享”是教材活动的主体形式,在呈现材料后进行提问或者提出活动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分享、探讨、碰撞。正文在相互对话的基础上对观点进行提炼,进行价值观正面引导。教材的正文在表达上言简意赅,平和但有力量,体现讨论与对话的姿态,体现了编写的立意,对同一主题不断深入,有开放性和思想张力。第二类具有辅助教学性质,分为“阅读感悟”“相关链接”“方法与技能”,是教学的支持性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提出要求将之改造成课堂活动,也可由学生自主阅读或教师根据需要进行讲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直面学生的困惑甚至是质疑,将冲突、碰撞视为值得展开探讨与对话的重要议题,以及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和品德修养的重要契机,引导学生思考、辩理和体验、感悟。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课堂对话,提高课堂开放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教育引领的方向,作为教师,我们要看到初中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如果我们的教学缺乏鲜活事例的支撑,用枯燥抽象的道理 ,以及简单的说服教育,对他们会缺乏吸引力,也难以起到引领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学生生活中真实的困惑、矛盾、冲突为突破口,从“道理”的教授转向“道路”的探寻,通过对话的方式吸引并激发学生课堂参与、课堂互动的生命热情。深入交流、主动表达、互相倾听、彼此分享、自我反思、相互质疑等是课堂对话的主要行为,这样的对话是真实的、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敞开自己心扉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的价值方向。课堂上的自我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达到“授人以渔”。

三、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惑: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教师才刚接触,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困惑,如:如何对课堂生成部分进行恰当的承接、整合、转化,促使学生能够与教材设计的内容与问题产生共鸣或思想冲突,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感受进行对话?另外对教材中“方法和技能”部分的内容需不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考试的时候会不会出题目及期末复习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做好复习,如何把握复习方向,帮助学生应对考试取得好的成绩?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学习、思考和钻研。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