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主题班会教学案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4 12:4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活动背景:
    本班学生,学习上进心很强,在学习上彼此不服,而且个别优等生在成绩上耿耿于怀,只有竞争,缺少团结;并且整个班级存在着成绩上游的学生歧视、嘲讽后进生的现象。怎样让他们团结友爱,相互监督、帮助,取得共同进步,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为了使班级凝成一股绳,在学习和生活上团结互助,我决定召开《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通过全体学生参与这次班会活动,在感悟中加强班级凝聚力。
  2、通过班会中对故事反映的道理进行自评、他评,让学生明确互帮互助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将“共同进步”作为自己学生阶段的重要目标。
活动准备:
  1、全班动员,告知此次班会活动主题,在全班征集相关的故事、小品、文字及图片材料。
  2、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和学习实际,查找自身不足。
  3、制作主题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由歌曲《三个和尚》导入(也可由学生讲述故事导入)
二、老师讲故事:《三只老鼠的故事》(小故事蕴藏大道理)。
三只老鼠同去一个很深的油缸偷油喝,够不到油喝的它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一只老鼠咬着另一只老鼠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大家轮流喝,有福同享。  
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想:“油就这么多,大家轮流喝一点儿也不过瘾,今天算我运气好,干脆自己跳下去喝个饱。”夹在中间的老鼠想:“下面的油没多少,万一让第一只老鼠喝光了,那我怎么办?我看还是把它放了,自己跳下去喝个痛快!”第三只老鼠也暗自嘀咕:“油那么少,等它们两个吃饱喝足,哪里还有我的份儿?倒不如趁这个时候把它们放了,自己跳到缸底饱喝一顿。”于是,第二只老鼠狠心地放开第一只老鼠的尾巴,第三只老鼠也迅速放开第三只老鼠的尾巴,它们争先恐后地跳到缸里去了。最后,三只老鼠都淹死在油缸里。   
1、讨论:通过这些歌曲和小故事,你读懂了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团队成员之间只有真诚合作,才能顺利实现团队目标。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对集体和别人负责,不能因个人私利而置集体和他人利益不顾。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班级凝聚力,从而最大化发挥集体的巨大力量。
  2、回忆往昔:(感受集体的荣誉感)
  当我们班取得进步时,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当我们班的节目得到校领导的肯定时,你是什么心情?
  当我们学校的同学作文竞赛获奖时,你是什么心情?为什么?
  3、想象后果:(面对现实,抛出问题)
因为不团结,我们班周周得不上“红旗班级”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因为冷漠,因为嘲笑,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自暴自弃,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作为同班同学,作为兄弟姐妹,你看到后心情怎样?
  三、讨论:(探究方法,提高班级责任感)
  1、你认为老师、班委对班级要求严格是对还是错?是好还是坏?
2、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永远摆脱“后进班”的阴影?
3、你认为我们怎样帮助那些同样也希望进步的同学?
  4、你认为我们本学期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四、审视自我:(自评,发现不足,寻找进步方向)
  1、你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你希望和什么样的同学结成朋友?
  五、游戏《找朋友》:
  把需要帮助的学生名字贴在黑板上,让愿意帮助别人,有能力帮助别人的同学去寻找自己的伙伴。以此结成帮扶对子,促进共同进步。
  六、小结:
  一个班集体就像齿轮,每一名同学就是一个环,一环扣一环;只有彼此推动,才能正常、顺利运行。
活动效果和反思:
经过这次活动,孩子们解开了沉积很久的心灵芥蒂,他们试着接纳对方,班上出现了在学习和生活上互帮互助的喜人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小组成员集体性地帮助后进生的现象,他们把展示的机会让给这些后进生,并且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不仅增强了这些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让他们对学习有了兴趣。以前爱惹事的几个“刺头”孩子再也不为鸡毛蒜皮的事斤斤计较了,班级氛围融洽,并且班级连续几次获得“红旗班级”。
学生的变化,让我很是欣慰,也让我认识到,正确的引导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孩子很纯洁,也很善良,只要我们放大他们的纯洁和善良,这个集体才会温暖,才会和谐;孩子们才会爱她,才会护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03: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