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 21分)
灯光
①最开始,我以为,这世上所有的进都是煤油灯发来的。
②白天的太阳,一定是无数盏煤油灯一起点亮的,才会有那么持久的光,要不阳光照在我母亲身上的那部分,怎么跟煤油灯照在母亲身上那么相似。
③夜晚降临,无边无际的黑把村庄铺满,母亲扣紧木门,拉开抽屉,拿出火柴盒,取出根火柴,火柴划过,“哧溜”一声,黑就被赶出了屋子。灯芯上的小火苗卖力地燃烧着,像个要够高处放置着的玩具的孩子,一跳一跳,可不管它怎么努力,只有豆大一点。
④母亲所有的针线活都是在灯光下完成的,白天有太多的粗活等着她,只有晚上,她才能清闲下来,把细细的线穿过针眼,然后在布与布之间来回翻转。母亲拉长针线的动作真美,豆大的灯火,将她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一个巨大的胳膊在静止的空气里挥动,有收割的喜悦,也有爆发前的沉黩,我的整个童年就这样被点亮了。
⑤甘渭河畔习俗,正月十五不吃无宵,而是点荞面灯盖。荞麦和面,揉成馒头的样子,母亲用擀面枝在中间捣个窝,再放进蒸笼。雾气升腾中,锅荞面窝窝头做熟了。小孩拳头般大小的荞面灯盏和我们一起等着正月十五的到来。
⑥天一黑,它们整齐地出现在供桌上。点灯仪式正式开始,母亲给养面窝窝插上灯芯,倒上清油,然后开始摆灯,我在院子里放过鞭炮,父亲划亮火柴,母亲手执一根缠着棉花蘸着清油的细竹竿接火,然后连一点燃灯芯。夜幕之下,几十个荞面灯盏被母亲逐一点燃,几十尾灯焰像庄稼一样长在荞面灯盏里,清油燃烧的火苗和黑烟,瞬间把屋子变成仙境。
⑦平淡的日子一下子被点亮了,我目不转睛盯着我的那盏灯,想象着棉花烧尽后灯芯上出现的那个灯胎。母亲说,谁的灯胎最大,谁来年的收入就最多。可是等不到灯胎出现,我就睡着了。梦中白晃晃的灯下是一团模糊的入影,他们的脸上却是清晰的笑容,两个熟悉的声音从梦中穿过,把我唤回昏黄的煤油灯下。“西山的地再整整,多收点庄稼。”“嗯,夜里我再多纺点线。”父亲像刚打赢了一场硬仗,深吸一口旱烟,看了看母亲手中上下翻飞的棉线。夜空向着未来发光,母亲又要照亮一年的光景。
⑧那些年,我们的日子贫穷破旧,全凭母亲操劳缝补。母亲这盏灯似乎从点着之后就没有停歇过,在小小的院落里,洒过光芒,不大的村庄里,灯影也游走过。天刚蒙蒙亮,村庄婉蜒的石板路上,回响着母亲轻快细碎的脚步声。来到地头,母亲的腰朝沉甸甸的麦穗深深地弯下去,她一手揽过一把麦子,一手挥起磨得雪亮的镰刀,紧贴地皮,握镰把的手向后猛拽,金黄的麦子,便在镰刀下一丛丛地倒下了...许久,太阳已探出大半边脸,母亲捶一捶早已酸痛的老腰,看着一排排整齐的“战利品”,会心地笑了,这可是一家人的希望啊!
⑨那些清贫的日子,就是靠她微弱的光亮充实的,眼看着小小的院落变得丰盈起来,这盏灯却要被吹灭了。我们围着母亲,土坑被围得密不透风,我们成了母亲的灯罩。可是,挡住了风,却挡不住灯芯枯竭。母亲这盏灯还是灭了。我们小心翼翼地把她埋进土里,她成了大地的灯芯。那些年,那么多的苦日子,母亲都有本事把心灯点亮,带我们渡过难关;现在,母亲没了,悲伤成了我最大的难关,可是没有人领我,只有眼前这一盏煤油灯,在风里摇曳着。
10.恍惚之间,我觉得母亲就站在这摇晃的灯光里看着我。
图片
19.通读全文,用简动的语言概括文中和母亲有关的事件。(4分)
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共6分)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3分)
只有晚上,她才能清闭下来,把细细的线穿过针眼,然后在布与布之间来回翻转。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3分)
平淡的日子一下子被点亮了,我目不转睛盯着我的那盏灯,想象着棉花烧尽后灯芯上出现的那个灯胎。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那些年,那么多的苦日子,母亲都有本事把灯心点亮,带我们渡过难关;现在,母亲没了,悲伤成了我最大的难关,可是没有人领我,只有眼前这一盏煤油灯,在风里摇曳着。”的理解。(5分)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和发现。(6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