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检测题(答案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0 08:0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游记阅读检测题

图片

【要点提示】

《西游记》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写的一部神魔小说。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反映出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在孙悟空身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在吴承恩笔下,取经一事的宗教意义已大大淡化,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它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知识梳理】

1.《西游记》全书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12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第1至7回,写石猴的出世、学道、大闹龙宫、地府、天宫,直至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重点是大闹天宫。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8至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 第l3回至l00回故事的主体,写唐僧赴西天取经,一路上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为徒,又得小白龙化作白马,他们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修成正果。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2.《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3.《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4.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这个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珍铁。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5.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获罪下凡,误投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在高老庄抢占民女。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猪八戒只会三十六种变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

6.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 ,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 金身罗汉。

7.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8.唐僧是如来佛祖的弟子金蝉子转世投胎作状元陈光蕊之子,出家后法名玄奘 ,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旃(zhn )檀功德佛。

9.《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 、真假美猴王、 三借芭蕉扇。(写出四个即可)

10.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章节是大闹天宫。我们不难发现,作品的象征意味是很深浓的。天宫是人间朝廷的代称;玉帝是封建皇帝的化身;孙悟空是人民意愿的化身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代表。

11.孙悟空自号齐天大圣。当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杀至花果山,历数了悟空的数条罪状后,悟空答:“实有!  实有!”可见孙大圣敢作敢当。

12.第八十一难是在通天河被老鼋(yuán)翻落河中,弄湿经卷。

13.填人名。

【1】补足歇后语。

( 猪八戒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 猪八戒  )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2】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14.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不求高官厚禄,二不为取玉帝而代之,那么他的愿望是什么?或者说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何种追求?

反对压迫,追求平等,追求自由、民主

15.列举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例。(略)

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四个即可:宝象国、乌鸡国、西凉女儿国、国、祭赛国、朱紫国、比丘国、灭法国、天竺国。

出自《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例如: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第七回);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等。

16.唐僧看不出妖怪的种种变化,除了因为他是肉眼凡胎之外,还有哪些原因是不可忽视的?

本性愚钝、忠奸不分,又受了猪八戒的调唆。

17.唐僧驱逐孙悟空之后,出现了“真假美猴王”一事,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美猴王”?

表面看是唐僧师徒生了二心,内部不团结;深处还有孙悟空自身内心决斗的含义。

18.《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昏庸无能,不辨忠愚。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19.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全书充满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20.《西游记》主要记叙唐僧师徒四人战胜各路妖魔鬼怪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21.唐三藏西行,在两界山与太保拜别,只听得山脚下叫喊如雷道:“我师父来也,我师父来也!”三藏与太保惊慌之余,得知这叫声来自山下石匣中的老猿,这老猿就是当年大闹天宫的孙悟空。

22.毛泽东有两句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精辟地道出了这位神猴的本质特点。

23.《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和牛魔王是结拜兄弟或结义兄弟关系。

24.《西游记》中写到孙悟空被老魔(狮王)吞下,用绳子拴着妖怪的心肝,迫使老魔答应送唐僧师徒四人过山。

25.孙悟空成为众猴之王的经历启示我们:真正的领袖从来都是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最后由公众推举出来的。

26. 写出你认为《西游记》中具有神妙奇幻的想象和紧张曲折的情节。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取经途中,遭遇白骨精,它为吃唐僧肉,先后变为村姑、老妪、老翁,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使它现出原形。

27.吴承恩《西游记》里的那只石猴,除了法名“孙悟空”外,还有其他几个称呼。依次为石猴,美猴王(千岁大王),孙悟空(菩提祖师为他取姓为“孙”,法名“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的称号。请任选一个,依据原著简述与该称呼的由来相应的故事情节。

“美猴王”——在与群猴玩耍时,偶然发现水帘洞,众猴约定谁能入水帘洞中探个究竟,谁便可被拥为王。石猴勇敢跳入瀑布中探洞,并引群猴入洞,终被拥为美猴王。

“弼马温”——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得“金箍棒”,龙王向玉帝告发,玉帝为了招安他,把他骗到天庭,封给他一个牧马小官“弼马温”。

“齐天大圣”——悟空得知“弼马温”只是一个看马的小官后,知道自己上当受骗,心头火起,打出天门,回到花果山,树起了“齐天大圣”的大旗。

28.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闹龙宫”“闯冥府”“闹天宫”,桀骜不驯、敢作敢当,令人钦佩。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各用一句话概括这三个故事。

闹龙宫:抢夺龙王的定海神珍铁作为自己的兵器。

闯冥府:勾掉生死簿以求长生不老。

闹天宫:与玉皇大帝争夺宝座。

29.孙大圣执着扇子,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焰,寂寂除光;行者喜喜欢欢,又扇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清风微动;第三扇,满天云漠漠,细雨落霏霏。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是“三调芭蕉扇”故事中的结局部分。

30.孙悟空一调芭蕉扇采取的防御性措施是向灵吉菩萨借得“定风丹”,这样就不怕铁扇公主拿芭蕉扇搧他了,巧妙的进攻是变作小虫子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去,逼她交出芭蕉扇。

31.读到《西游记》第60回,我们知道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二调芭蕉扇采用了假冒牛魔王方法。

32.你读过《西游记》,一定知道“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孙悟空为什么要借芭蕉扇?他是向谁借的?

为了扇灭火焰山的火,便于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为了过火焰山)铁扇公主(罗刹女、红孩儿的母亲、牛魔王的妻子)

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三调芭蕉扇”的结果写出来。

一调:孙悟空受骗借来了一把假扇,越扇火越旺。  二调:孙悟空骗来芭蕉扇,却又被牛魔王骗回去。 三调:孙悟空在神、佛的帮助下拿到了芭蕉扇,扑灭了火焰山的火。

33.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

“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要“为子怀仇恨泼猴”。孙悟空对罗刹女“虽然生狠怒”,但还是“有意说亲由”,是因为他要借罗刹女的芭蕉扇去扇灭火焰山之火。

34.《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各有优缺点,请你从中挑选一人,写出他的法名,并客观说明你对他的看法。

孙悟空: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机智勇敢、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等。

猪悟能: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唐玄奘: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沙悟净: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忠于职守等;但缺少自己的见解。

35.谈谈你对这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的理解。

讽刺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歌颂悟空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为强权,乐观顽强的精神,同时也告诉人们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

36.某校初三(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我方认为,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时,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迷惑。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

37.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

38.《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令人捧腹,又让人佩服。请简述一则表现猪八戒憨厚可爱或忠勇善良的故事。(字数50左右)

示例一:唐僧师徒受阻于流沙河,猪八戒几次潜入水中勇斗妖怪,和悟空一起保护了唐僧。

示例二:平顶山上,猪八戒以巡山为借口,想乘机睡觉,不料被悟空识破、跟踪。路上,八戒耍小聪明演习如何骗过师傅,没想到睡了一觉,一回来就被悟空揭穿,慌得八戒赶忙求饶。

39.简述猪八戒到高老庄当女婿至被收伏的经过。

八戒变成人形来到高家庄做了高家女婿,后来现出原形吓坏了高家,高家想驱除他却苦于无计。唐僧和悟空取经路过借宿高家,悟空帮助高家捉拿八戒,八戒得知自己等待了几年的唐僧来了,便拜唐僧为师并随之取经去了。

40.孙大圣被如来佛收伏之前,他闹出了哪些事?

孙大圣闯龙宫,强借定海神针做兵器;闹冥府,勾销了生死簿中猴属名字;偷桃、偷肴、偷酒、盗仙丹,搅乱瑶池蟠桃会;逃出八卦炉,大闹天宫,天兵天将拿他没办法。

41.孙大圣本领再大,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对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看的?

示例一:尽管孙大圣没能跳出如来佛的手心,但是孙大圣却在如来佛的手指间撒了一泡猴尿,留下一股臊气。小说给佛祖开了个大玩笑,渲染了孙大圣对主宰天地万物的如来佛的轻慢,孙大圣的桀骜不驯正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意识。

示例二:孙大圣虽然本领高强,但是最终还是受制于如来佛。我认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实生活中人们确实有很多难以摆脱的困境,本领再大的人也难以幸免。这故事其实正是当时人们对某些社会现实无可奈何的反映。

42.请概述《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受的最后一难。(100字左右)

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傩(nuó)、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才求得真经,返回本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鼋(yuán)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至今《佛本行经》不全。

43.名著阅读学习小组在阅读《西游记》后,有位同学对书中主要人物这样评价:“悟空可颂,悟净可敬,悟能可气,唐僧可憎。”针对这一评价,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假设你也参加了讨论,请你在“悟能”和“唐僧”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以“我同意……”或“我不同意……”开头,谈谈你的看法。

我同意“唐僧可憎”的观点。作为取经集体中的核心人物,唐僧有着常人难以容忍的缺点。他胆小懦弱,走到穷山恶水时,常常“大惊失色”“流下泪来”。他人妖颠倒,是非不明,多次上了妖精的当仍是执迷不悟,对忠心耿耿的孙悟空动不动就念紧箍咒。可见,唐僧还真是可憎可恶。

我不同意“唐僧可憎”的观点。唐僧为了从西天取回真经,不畏千难万险,不为财色迷惑,富有献身精神。他对徒弟要求严格,对自己从不懈怠。处处以“慈悲为怀”,一路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他那普度众生的崇高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执着追求的精神,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我同意“悟能可气”的观点。猪八戒自私自利、好吃懒做,每当遇到困难,总爱嚷嚷着散伙。他还特别好进谗言,搬弄是非。在“三打白骨精”这一节中,他挑唆不明真相的唐僧念紧箍咒,赶走了孙悟空。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真是可气可恨。

我不同意“悟能可气”的观点。在西天取经的曲折道路上,猪八戒虽然没有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不少战功。在智取芭蕉扇、大战盘丝洞等战斗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作战,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帮手。他憨厚老实、肯卖力气、富有人情味,让我们觉得可亲又可爱。

44.读书贵在创新。同学们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一定会冒出一些新见解、新看法,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请写出自己阅读《西游记》的理解或认识。

可以说,《西游记》拥有最广泛的读者群。儿童喜欢它,是因为它生动、活泼,切合孩子心理。成年人喜欢它,是因为它深刻、睿智,反映现实入木三分。那仙界的因果往来、人际关系,又何尝不是人间百态的折射呢?它既通俗又典雅,既浅显又深刻,它深入浅出,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佳作。

45.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1)以上片段选自《西游记》第七回,回目是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2)人们根据这段文字提炼了一条熟语在生活中广泛运用,这句熟语是: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佛祖与孙悟空打赌,如一筋斗打出他的手掌心,就让玉帝让位。孙悟空最终没能逃出佛祖的手掌心,被压在五行山下。

46. 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答案】B(2分。“打伤太白星”是后话,应是“打出南天门”。玉帝派去擒拿孙悟空的是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二郎神出场是孙悟空蟠桃宴上二次大闹天宫之后的事情)

47.《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开始取经时意志并不是很坚定,请问他曾经几次返回花果山?都是哪几次?

答:两次。一是唐僧刚收徒时埋怨孙悟空残害生灵,悟空看不惯,逃回花果山。二是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乱杀无辜,一气之下,返回花果山。

48. 车迟国斗法。国王命唐僧等与三大仙羊力、虎力、鹿力三大仙斗法,分别是云台显圣、隔板猜物、与虎力比求雨、砍下头颅还能长上、开膛剖肚和滚油锅。

49.《西游记》中青牛怪用金刚琢圈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收服黄毛怪,弥勒佛扮成瓜农,悟空扮成了瓜,黄毛怪吃西瓜,孙悟空就钻进黄毛怪的肚子里。

50.“金蝉脱壳”的含义是什么?它是中国古代战争经常用到的一种计谋,《西游记》中有一个妖怪与孙悟空、猪八戒打斗时就用到了这计策,请简要地把这个故事写出来。

比喻用计谋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唐僧师徒经过黄冈岭时,遇到一只老虎精拦路,孙悟空、猪八戒与其打斗时,它抓下自己的虎皮盖在卧虎石上,然后化作轻风掳走了唐僧。

51. 阅读《西游记》中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菩萨只叫:“莫打,我自有惩治。”却又袖中取出一个金箍儿来道:“这宝贝原是我佛如来赐我往东土寻取经人的金紧禁三个箍儿。紧箍儿,先与你戴了;禁箍儿,收了守山大神;这个金箍儿,未曾舍得与人,今观此怪无礼,与他罢。” 菩萨话中提到的“守山大神”是妖精“黑风怪”,“今观此怪无礼”中“此怪”指何妖?“黑风怪”和“此怪”是如何为难唐僧的?(3分)

红孩儿  黑风怪盗走了唐僧的袈裟,红孩儿捉了唐僧要吃唐僧肉。

52.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在一次讲演中说,《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讲一些生活哲理。你从下面这个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

示例一: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示例二: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的。示例三:生活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7 20: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