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禹治水》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5 08:1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禹治水》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鹤毛中心小学徐娟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描述
1.初步学习抓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品读课文,感悟禹的聪明智慧、不辞辛劳及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结合课文具体语言环境理解“仅仅”一词的意思并造句;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理解“欣欣向荣一词”。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了解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的原因。
学习内容分析
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作为奉献这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它承载着让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只有四百来字,语言极其简练,第一自然段,通过抓住四五个词语就勾画出洪水肆虐后的悲惨景象。二自然段写父亲鲧为治水而牺牲,并用临死前叮嘱儿子……”一句巧妙地转到写大禹。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将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决心。三、四自然段写了大禹治水的方法以及几个典型细节和几个有代表性的数字说明他的奉献精神。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让孩子们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去深刻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从而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就变得犹为重要。
  
本文教学中如何将大禹这一英雄的形象变得更真实、更丰满、更高大是我在设计教案时最为关注的。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提示:说明本课堂可以落实哪个或哪些学科核心素养
1.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 采用比较句子的形式,引领孩子们在探索、分析、运用中把握“才、仅仅、就、却”的词义,并由词义饱含的情感提升出禹高尚的奉献精神,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 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了解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的原因。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品读中感受大禹治水的聪明智慧、不辞辛劳和舍小家顾大家的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学生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课前活动:上节课,同学们已经交流了自己搜集到有关“奉献”的神话故事,再请一个小老师带读这些神话故事的成语。
  
一、听写词语,回顾旧知——铺垫奉献
  
(一)听写生字词,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1.听写词语
  
洪水         四处逃荒
  
堵塞         引到
  
欣欣向荣     英雄
  
2.全班齐读词语
  
3.用这些的词语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小结: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品读词句,突出奉献
  
(一)学习禹怎样带领人们治水。
  
1.找禹治水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2.找一找禹治水的动作,在词语下面做△。
  
3.师:你们能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把这句话连起来说通顺吗?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先)                       
  
(接着)                     
  
(然后)                     
  
(最后)                     
  
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边画简笔画帮助理解。
  
4.小结禹治水的办法。
  
5.同学们欣赏“龙门”图片及河水沿着河道流向大海的图片
  
6.师:此时此刻,从禹治水的方法来看,你觉得禹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习禹遇到什么困难?吃了哪些苦?
  
1.找出描写大禹治水遇到的困难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2.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常常”、“长年”这两个词语,感受禹治水时的不辞辛劳。
  
3.老师与学生接读②③两句话
  
4.音乐渲染读
  
5.想一想,禹还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吃了哪些苦?
  
在治水时,                        
  
6.三次引读禹治水的信念:鲧临死前的叮嘱——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7.设疑体会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为了治水,大禹就是这样的不辞劳苦!同学们想想,禹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谁呀?
  
8.指导朗读师:孩子们,把你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把你的感情用表情表现出来,带着自己的感受把第三自然段再读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巧读数字副词,深化奉献
  
过渡——师:他所受的苦难何止这些,还有——
  
(一)比较句子,领悟禹“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大爱境界
  
1.指名读带有“才”、“仅仅”、“就”、“却”的句子。
  
2.指名读没有带这四个副语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师生对比读。
  
4.体会用上这四个词语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典故
  
师: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这里有个典故谁知道,三次路过家门,一齐说
  
生:三过家门而不入
  
1.出示课件“三过家门而不入”视频
  
2.师:同学们,看完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或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一句话写在课文插图旁边。
  
3.师:禹为了百姓,为了大家,而舍弃了自个儿的小家,这样的禹是个怎样的人?(师指着板书)
  
师:这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至今人们仍用这个成语称颂那些像禹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升华奉献
  
1.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理解“欣欣向荣”一词的意思。
  
2.设疑升华情感
  
小朋友,这欣欣向荣的景象和谁的功劳分不开呢?
  
3.请同学们看,你能把这句话说完整?
  
因为禹,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4.师围绕板书小结:是啊,正因为禹治水成功带给人们欣欣向荣的日子,更因为他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人类的楷模,所以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5.课文中都是说禹禹禹,为什么课题叫“大禹”呢?
  
6.三次呼唤“大禹”。
  
五、升华主题,感受奉献
  
(一)理解鲧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积累“语文天地”有关“奉献”的一句名言警句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苏联】高尔基
  
  
板书设计:配有简笔画
  
奉献            
  
                  大禹治水
  
                                       
  
                    变                     
  
                    堵              欣欣向荣
  
                    
  
                    
  
  
  
            聪     不    公     
  
            明     辞    而      
  
            智     辛    忘      
  
慧     劳    私      
初步学习抓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品读课文,感悟禹的聪明智慧、不辞辛劳及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了解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的原因。
【设计意图】听写的三组词语,不是无关联孤立存在的,而是隐含着大禹治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听写与读词的练习,不仅复习了生词,而且使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把握,一举两得。而且,对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概括文章还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用关键词做拐杖,帮助概括是一种较好的办法。三年级下册关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要求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册的第1、3、9、12单元的“金钥匙”都是辅导学生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是本册的学习重点之一。
  
  
  
  
  
  
  
  
  
  
  
  
  
  
  
  
【设计意图】该环节从大禹治水的艰辛与危险入手,充分尊重孩子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引发学生的想象,体现了主体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特点。在孩子们的想象中,禹的形象逐渐清晰,禹不畏艰辛的品质给孩子们留下深深的印记。然后老师配乐动情讲述,再让学生朗读课文,此时学生对禹奉献的精神的感悟更是刻骨铭心。大禹的英雄形象愈加明朗。
  
  
  
  
  
  
  
  
设计意图】采用比较句子的形式,引领孩子们在探索、分析、运用中把握“才、仅仅、就、却”的词义,并由词义饱含的情感提升出禹高尚的奉献精神,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设计意图】《三过家门而不入》小故事深深触及孩子们的心。让孩子们看完视频后用一句话写出想说的话或心里的感受,这样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孩子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入情入境地说话,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又让禹的英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得到进一步丰满。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利用课件展示的场景让学生感悟“欣欣向荣”的含义,训练用关联词说话。教师引领,既照应了题目,又知道了“为什么称大禹为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课件出示。
  
  
  
  
  
  
  
  
  
  
  
  
  
  
  
  
  
  
  
  
  
  
  
  
  
  
  
  
课件
  
  
  
  
  
  
  
  
  
  
  
  
  
  
  
  
  
  
  
  
  
  
  
  
  
  
  
  
  
  
  
  
  
  
  
  
  
  
  
  
  
  
  
  
  
  
  
  
  
  
  
  
观看视频
  
  
  
  
  
  
  
  
  
  
  
  
  
  
  
  
  
  
  
  
  
  
  
  
  
  
分层作业题
1、 朗读课文。
  
2、 抄写生字。
  
3、 搜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4、 你觉得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
个人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以教材为凭借,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我认为本课的精彩之处在于:
  
一、把握教材特点,紧扣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奉献”,本节课以“禹因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崇敬和爱戴的英雄?”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最初孩子们只能简单地认为大禹是为了治水而成为英雄,教学中,力图通过理解大禹为什么治水?(体会洪水带来的灾害以及父亲临终的叮嘱,有心想百姓的胸怀)大禹怎么样治水?(让学生自读自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大禹治水历经艰辛,治水成功)结果怎么样?(给人们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造福人民)最后总结出大禹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为天下百姓,这种为别人付出不求回报,我们就称为奉献,回扣了单元主题。从“英雄”入手,回到“英雄”,其间诠释了大禹为什么是英雄,也将这一英雄形象变得高大、丰满。
  
二、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节课,我抓住一切可以训练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听、说、读的训练。
  
1、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进行引读,最后小结课文中正是用上了这些动词才更准确地描写出洪水的凶猛。整个引读过程中我努力让孩子体会动宾词组和主谓词组的搭配,孩子加深了印象,也对语言文字进行了细细的品位。
  
2、理解“叮嘱”一词。禹因为不忍让百姓受苦而想治水,这是第一个治水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大禹更坚定地投入到治水中?孩子的回答是因为父亲临死前的叮嘱。这时,我及时抓“叮嘱”一词,理解叮嘱的意思。父亲为什么要叮嘱?孩子回答因为父亲没能把洪水治好而放心不下受苦的老百姓,因为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帮自己完成未完的事业……这样,孩子既加深了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也树立了一定的人物形象,理解到鲧的心系百姓,进而也能理解到大禹的心系百姓。加上我刻意的四次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成功地把父亲的遗愿转化为大禹的志向。
  
3、当教学到让孩子找出文中大禹治水方法的句子时,我抓“开凿”这一动词,抓“九条河”这一量词,通过引读和渲染,让孩子体会到大禹治水这一工程是如此的巨大和不容易。
  
4、大禹的奉献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象贴标签似的讲读,也没有让孩子直接说出大禹有什么样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边读边勾画感动的句子,圈出自己认为重点的词语,谈自己的体会。抓“常常”“又”体会到大禹不只是一次这样,而是经常,多次。体会到大禹为治水风餐露宿都是常有之事。当孩子说到“天蒙蒙亮”能体会出大禹很早很早就起床。抓长年,理解一年很长时间大禹的脚都泡在泥水中,抓“脚跟都烂了”体会连最不容易烂的地方都烂了。抓“才”字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结婚很晚,抓“仅仅”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在家住的时间之短。抓“却顾不得回家看一看”中的‘却’字时,通过“十年”和“三次”的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到本来回家次数就很少了,就该进去看看,但大禹为了治水,“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这里,我还声情并茂补充典故,三过家门而不入,又一次回扣了“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让孩子们更理解“却”字的语法意义,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大禹为了治水,抛下小家而为大家,这一英雄人物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越发高大。另外,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孩子感受到哪句就出示哪句,我完全尊重他们的选择,让孩子们更自主地学习。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课后,我发现还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孩子自读自悟时,应根据他们的理解和体会,适时地加入朗读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这样,读和悟才能更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4 17: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