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存在于我校身上的“隐疾”。也许是讳疾忌医,也许是多次努力无果后的“轻言放弃”。都说久病成医,但刮骨疗伤需要过程,真正痊愈需争朝夕。为了尽快走出质量低谷,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声誉,依据《永吉县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永吉县中小学教学新常规达标校、示范校创建考核细则》等文件和指示精神,结合校情即时思索整改,具体行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永吉县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为指导,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线,以优化教学常规和常态课堂教学为重点,按照“五育并举、学教并重、凸显素养、整体优化”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查找并着力解决制约我校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
二、查摆问题
1.学校层面
教学管理重要求轻落实,力度不足。教学评价最终结果与教师日常工作情况联系不大,教师不重视,不能起到激励、调动作用,工作懈怠心理日益严重。教学管理人员不足,能够深入研究、指导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个别教师思想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潜移默化影响周边群体人员的思想与工作热情。
2.教师层面
教学经验不足、能力尚浅。需要教师用不懈的努力和自主钻研、虚心学习来尽快成长起来。
教师主动学习钻研的劲头不足,不备课或备课质量不高,导致授课中不能突出重点,落实上更是难以面对全体,再加之教师课堂教学检测跟进不紧,不能及时查缺补漏,造成学困生比例过大。
不善于学习,进取心不强。身边的优秀教师不少,但主动走入他人课堂听课学习的极少。
3.学生层面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如留守儿童日益增多,教育教学难度加大。家庭读书、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效果参差不齐,综合素养提升缓慢制约综合教学质量的提高。
路途远,学困生课后辅导时间难以保证,年级升高,差距渐远。
三、行动目标
教学、德育、党建、后勤……全校上下齐心协力,了解问题、着力解决、共同提质。以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管理机制,完善评价制度,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引领有效教研,深化课堂改革,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向管理要质量,向教师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向课程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期目标:每学期教师学科成绩和综合捆绑成绩分别提升一名到两名 。
终极目标:到2023年,我校中小学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明显增强,在学科教学检测中,及格率和优秀率、平均分达到全县中上游水平。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常规管理
1. 完善制度
结合《永吉县中小学教学新常规达标校、示范校创建考核细则》,进一步完善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考核细则》,树立标准意识和责任意识,优化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教学常规等行动,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2. 强化落实。
结合上学期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考核细则》,量化评比,评出上学期优秀教师。以此激励教师从常规工作入手,做好本职工作。
公布修订后的《考核细则》,按照“严、细、精、实”的要求,执行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和效力。同时积累管理经验,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夯实工作落实,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二)提高师、生素养
1.厚植阅读素养(具体见学校阅读计划)
2.强化教师培养
(1)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刻苦钻研精神的培养:在教育局、进修学校开展的班主任培训、新教师培训、学科教师培训、导师带教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校情,计划聘请进修学校艾辉副校长来校讲座,激发教师内驱力,工作热情、奉献精神等,重拾初心与梦想,解决思想懈怠、消极等不良工作问题。
(2)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专家指导、区域共建发展:抓住“相约星期五”大展播的时机,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请进修学校电教部主任做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诊断与培训(待定),促进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聘请进修学校教研员到校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指导。结合活动邀请学区成员校参与活动,对学校工作予以诊断、指导,在问题中改进提高。
(3)教研组建设与教师个人业务素质提升:
学校领导深入教研组、年级段、备课组、督促和落实教研活动,加大对教研组长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使其成为学科教学工作的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者。
结合永吉县教育局《教研工作优秀集体考核量化》要求,制定本学校的教研工作考核办法。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校本教研活动,注重研究成果的提炼和积累。关注学科和学年组建设,加强对薄弱学科教学研究的指导,通过开展优秀教研组评比活动,进一步提升学校教研的水平和质量。同时教研可以采取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研的形式,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质量分析、经验分享等,教研组活动做到五定五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有计划、有要求、有资源、有落实、有实效。年组教师每周至少一个问题、每月至少一次主题发言,每学期至少研读一本教育类书籍、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每年完成一篇经验型总结文章或论文的五个一研修制度,促进其专业成长。
(三)明确组织架构,调整人员分工:
1.成立提高教学质量领导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领导任副组长,中小学教导处、教研组具体组织实施。
2.领导深入一线教学,率先垂范,攻坚克难,承担薄弱学科、年级的教学工作和组织领导工作。
3.调整部分教师工作岗位,如毕业班、薄弱班级教学人员调整,最大程度确保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教学质量检测常态化,从检测问题和结果中提炼解决策略。
从备课起,科学安排课堂练习、检测,每节45分钟的课,最少用5分钟时间作为当堂检测时间。每周四或周五安排周测,学校教导处组织月考。结合进修学习组织的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和日常检测,分析反馈教学质量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基于数据进行多层次、角度的分析和反馈,进一步明确影响学校和学科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合理确定和调整工作思路和教学策略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充分发挥教育质量检测结果的应用与改进工作。
(五)加大教学质量奖励比重,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教学质量奖励方法:
以前一次全县统一组织的考试为基准,分个人奖励和集体捆绑奖励两种。
第一类:个人奖励
个人奖励中分教学质量优异奖和提高奖两种:
教学质量优异奖:全县统一测试中第一名的加5分,相当于国家级证书奖励。第2-3名的加4分,相当于省级证书奖励。第4-6名的加3分,相当于市级证书奖励,7-9名的加2分,相当于县级综合类证书奖励;第10名的加1分,相当于县级单项证书的一等奖奖励。
教学质量提高奖:全县名次提升几名就加几分,1名加1分,2名加2分。
提高奖和优异奖不叠加,二者取最高。
第二类:集体捆绑奖励
集体捆绑奖励也分教学质量优异奖和提高奖两种:
教学质量优异奖:办法同个人教学质量优异奖
教学质量提高奖:提升1名,加2分;提升2名,加4分。
个人奖励和集体捆绑奖励可叠加。
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从形式内容、命题要求、成绩评定、分析反馈四个方面展开。
形式内容: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改革考试方式,除了书面考试外,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听、说、动手操作、实践性等多种方式的考查和考试。
命题要求:教研组能自主编制阶段性质量检测卷,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命制试题,突出教学重点,检查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情况,试题难易适度,题目编排按比例分低中高三档。
成绩评定:客观公正,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分析反馈:做好典型错例分析,质量分析至少要做班级、学科、学校三个层面的质量分析(数据和文字),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学校、教研组每学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建立教师落实教学改进意见督导检查管理制度。
(六)家校共育,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七)围绕研究主题,开展有效教研活动。
研究主题:提质增效 培优补差
计划开展活动:相约星期五教学大展播活动、教师教学常态课达标活动、成绩优异教师展示课活动,学生学科单项知识竞赛、毕业年级体音美综合素质测试活动。
围绕研究主题,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究“深度学习”策略,实现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以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实践为载体,提升自身教学魅力与效率,以每一个眼神、动作,每一句语言来多元评价每一个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主动学习、探索、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好学、乐学、善学。不失时机的关注学困,优质优生,促进中等生成为资优生,树立信心,鼓足干劲,实现学习成绩爆发式提升。
总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任重而道远,虽负重仍需全速前行,唯有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方能披荆斩棘,为“孩子们扣好第一颗扣子”,迈上基础教育的第一个台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