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度》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 22:4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尊敬的各位评委 、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第一课时 ,今天,我将通过四个环节进行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这四个部分。              

首先,我来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印度》是人教版教材初一地理下册第七单元第3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东亚的国家日本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学好本节课也为下节课俄罗斯的学习起到了方法指导和理论支持的作用。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环境最典型的国家,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本册教材中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包含的地形和人口等知识,是以后地理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⑵结合图表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进一步丰富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⑵从印度的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⑴印度的地形特点

⑵印度人口的特点对其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确定重点的依据:印度的地形 ,是学生理解印度农业的分布特点的基础,印度的人口是印度社会的突出问题,因此都应该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印度人口过快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难点的依据:印度的人口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涉及社会、经济、政策、教育等诸多因素,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而且学生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也有限。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第二、说教法: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也是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初一年级学生好动、活泼、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经常能说出一些你意想不到观点,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思辩能力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使学生获取知识、达到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2、演示法:

利用地图、照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活动探究法

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设计探究问题,创设探究情景,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4.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变学会为会学。

5.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在教学手段上,我们积极调动学生的手、脑、耳、目等各种感官的作用,促进学生充分、积极的学习。本节课主要使用的教具有课本、地理图册、照片、地图等,为教学做好充分的辅助。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我们的课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

初一年级学生在生理上,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我主要通过六个环节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分别如下:

课前自主探究(预习)      课前预习检测      课堂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总结      课堂反馈练习       课后拓展延伸

通过这六个学习过程,学生从自学到讨论到交流,完成整个过程,形成知识。

本节课主要使用的学具有课本、地理图册、草稿本、地图等。

第四:我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程序:

1.首先进行课前预习检测(5分钟)

通过预习检测,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课前预习充分程度。

2、导入新课:(3分钟)

给出印度的泰姬陵照片,提问学生是什么建筑?学生回答。老师讲解泰姬陵的由来及建设历史,引出凄美的历史故事泰姬和沙贾汗的故事,娓娓道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神秘、古老的印度。

3、探究活动(两个):(30分钟)

探究活动一:看图教材P31页图7.34讨论印度地形从北向南依次是哪三大地形?(10分钟)

探究活动二:阅读课本P32页的阅读材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20分钟)

4、自主探究结果总结。(3分钟)

学生自主总结,可以把课堂探究学习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⑴.印度从北向南依次是哪些地形:

⑵.印度的人口数量以及增长特点:

5.课堂反馈练习:(3-4分钟)略 对本节课所学核心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6.课后拓展延伸:给学生布置一些联系生活、拓展思维,实际应用的问题,或者对下节课有预习铺垫作用的问题。

7、板书设计(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5: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