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5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师德小故事 ——爱的力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 08:2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学指出:“根植于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雕塑心灵人需要至爱的情感和理智的头脑,唯有爱心,才能激活理智,催化腐朽为神奇。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都是在教师的爱中完成的。在教师爱的源泉的滋润下,学生才能茁壮成长,而教师的爱却是默默的、无声的,爱的雨露滋润着每一颗心灵。”如果有人问及世上力量最大的是何物,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爱”。爱能让世上的一切变得更加美好。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更少不了爱,只有在爱的雨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会是更快乐,更健康的。
为了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我向孩子们提出“老师给你们一个微笑,你们还老师一份快乐,让我们一起快乐、幸福!因而每次上课前我总是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带微笑,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我发现心态变了,看什么都顺眼了。”
   记得有一次,我担任三年级(1)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时,江兴业是这个群体中最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这个孩子聪明,脑子活,反应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他虽然上课发言积极,思维敏捷,但他的行为习惯却常令我担忧:争强好胜,固执,常惹事生非。爱恶作剧,当与伙伴发生口角时,他总是据理力争,从不肯吃亏,特别容易愤怒;还经常不完成作业,语文成绩较差。有时,他违反了班规,我找他谈话,他总是满脸不服气,任你软硬兼施也无济于事,很是让我头痛。因此,当江兴业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总是静静地观察他的一言一行,看到他那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脸, 我想起了于漪老师的一句话“热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我暗暗下决心,用自己的爱,去感染他,使他健康地成长。
终于有一天下午,教室里只剩下我和江兴业。我亲切地询问:“为什么总是管不住自己,总闹事,还不虚心接受老师对你的批评,总爱跟我对着干呢?”“你为什么总是指责我呢?”江兴业又愤怒了,头又偏了。听了他的话,我回忆起以前对他的态度,一下子感到,我平时对他的指责太多,或许已伤了他的自尊心。教育家爱默逊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的确,我以往对他的教育方法也欠妥。我沉默了一下,对他说:“老师以前对你的态度有时是不好,只看到你的不足,常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你,老师向你道歉。”听了我的话,他脸涨得通红。
“那好,我们就来个君子协定,我们互相尊重,你有事我不在同学面前说,咱们私下解决,可你也要做到在同学面前不顶撞我。”
江兴业一声不吭,头依然偏着, 从他的眼中看到的显然是“不信任”三个字。真是个个性极度偏激的孩子。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师生关系是亲密的。老师的举手投足, 还是一言一行,都应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只有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神态热情,才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理。 他上课发言积极,有一定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敏捷,于是每堂课我都不忘让他发言,并给予鼓励,当他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与表扬时,我看到他满脸笑容,十分自豪的样子,我也感到欣慰了。平时,我爱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帮他整整衣服,理理书包,还会和他玩小游戏,鼓励推荐他看班里书柜里的一些书,并和他讨论看法,对他问寒问暖,谈谈家常,交流想法。还经常让他为他们组和老师做些小事情组里同学慢慢认可、感谢他,他特别有成就感也很乐意去帮助大家,不再恶作剧了。一个月过去了,我发现他做事更认真了。作业也基本能按时完成了,有事愿意跟我说说,也不再顶撞老师,看到他的点滴进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教师节的那天早上,当我来到教室门口,发现江兴业等在门口,他高兴地向我问好,然后,悄悄地递给我一朵花,压低了嗓门说:“老师节日快乐!这是我送给您的,老师。”我看了看他的神态,那目光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我端详着这朵花,心中荡漾起一股暖流。
在付出爱的同时我幸福地收获了学生对我的爱,这种爱沁人心脾、感人肺腑。老师的呵护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一颗关爱童心的心。老师的一份童心、爱心与耐心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播种爱的种子,将会收获爱的果实,这就是爱的力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8-1 08:23:58 | 只看该作者
师德小故事 ——爱的力量
兴宾区正龙乡学校   教师:陈慧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3: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