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2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期末考试1-6年级必考作文知识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00:4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作文基础知识



作文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它体现出每位同学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一般说来应做到:



● 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 内容具体,条理清楚。

● 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 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 善于观察,想象丰富。

●书写工整,格式正确。


除了平时留心观察事物,认识和抓住事物特点,自觉积极地积累写作素材外,还必须具备审题、确定中心、选择材料、谋篇布局、编写作文提纲和修改文章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 审题



只有准确地审清题意,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写起来才能保证不偏题,不致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这里教给同学们三种审题方法:


(1)分析法:先把题目按词拆开,然后一个词一个词琢磨,理解每个词的意思,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2)比较法:根据所给题目,自已拟几个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弄清它们的写作范围和要求。



如写《我和老师》,可自拟《我的老师》、《我爱您,老师》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确定写作重点。


(3)设问法:先提出几个问题,并考虑好其中的重要问题,然后对照题目对假设的问题进行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回答。



如《她变了》,可提问:变之前她是怎样的?她变的原因是什么?她变后是怎样的?有哪些人说她变了?另外,对于特殊的题目要仔细推敲,弄清真正的意义。如《温暖》,就不能专写天气温暖,而应体现互相帮助或得到关怀爱护的感受。




✍ 确定中心



中心就是文章的灵魂。教给大家确定中心的方法;第一,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中心。如《记一位值得尊敬的人》要明确题目的重点是“尊敬”。值得尊敬的原因,就是文章的中心,写作时要紧扣这个中心。


第二,要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积累,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感受来确定中心。如写《我的好朋友王小明》,中心思想可表现王小明的好品质,他的优点。


✍ 选择材料



材料的选择、详略,都要为中心服务。常犯的毛病有:



1.中心不突出,要说明的问题很多,头绪纷繁。

2.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主次颠倒。

3.选材平淡,不典型。



因此,要注意两点:第一、 要围绕作文中心思想选择材料。第二、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真实的、新颖的、典型的事件作为材料。

✍ 组织材料



材料的组织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对材料的安排。哪些先写,哪些后写,使文章“言之有序”;二是对材料的处理。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要使文章“言之有序”,就要合理地分段。方法有:



(1)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

(2)按时间的推移安排材料。
(3)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

(4)按事物几个方面安排材料。

(5)层层加深中心思想,由浅入深地安排材料。


✍ 编写提纲



提纲包括:中心思想和段落。一篇文章分几个层次,几个段落,哪个先写,哪个后写,哪个略写,哪个详写,在提纲里要反映出来。但又不能写得太详细,也不能太简单,要写得简明扼要,切实具体。



如:

作文题目:有趣的蜗牛比赛中心(通过对蜗牛比赛的记叙,反映少年儿童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表现少年儿童的生活情趣)


材料安排:



(1)我和表弟捉到几只蜗牛,想举行一次比赛。(略)

(2)为参赛蜗牛命名,做好比赛前准备。(略)
(3)比赛中蜗牛各自的表现。(详)

(4)比赛结果。(略)

(5)结尾。(略)


✍ 开头与结尾


常见的开头方法有:



(1)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2)说明情况,交代背景。

(3)描写环境,渲染气氛。

(4)提出问题,引人入胜。

(5)巧讲故事,引人注意。

(6)先说结果,倒叙开头。


常见的结尾方法有:



(1)事情完整,自然结尾。

(2)总结主题,抒发感受。

(3)照应开头,留有余味。

(4)含蓄结尾,引人入胜。


✍ 过渡与照应


过渡要做到自然灵活、承上启下、语言连贯、彼此衔接。办法一般有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三种。


上下文之间的互相呼应,就是照应。照应方法一般有三种:前后照应、首尾照应和正文与标题照应。


✍ 修改作文


修改文章包括:修改错别字和用错的词;修改有毛病的句子;修改用错的标点符号;理清个别颠倒的句子和段落;看看开头是否吸引人,结尾是否有力;看看是否有内容表达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检查并修改中心不明确,不集中的毛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00:44:58 | 只看该作者
命题作文



【复习要点】



1.了解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的区别;


2.掌握人物外貌描写与心理描写方法;


3.学习一人一事与一人几事的写法;


4.掌握描写场面,记叙活动的方法;


5.掌握定点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6.学会参观记、游记的写法;


7.掌握描写动物、植物和物品的记叙文的写法。


✎ 写人



1.掌握人物外表描写的方法


要介绍一个人,首先要把这个人的外表特征讲清楚。外表特征,一般指人的长相、身材、衣着、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时,一定要写出人物的特点。所谓特点,就是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2.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



比较细致地对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进行描写,称为心理描写。心理描写,主要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即人物心里想些什么,尤其要写好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矛盾、斗争。



心理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法。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这是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



借用作者的笔让人物倾吐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常用在第一人称“我”身上,《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这种方法。



直接、客观地分析描写人物内心活动,对文章中的人物的思想活动及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等进行合理推测。如《穷人》一文就是这种方法。



用回忆或梦境、幻觉来寄托人物的情思。


3.掌握一人一事的记叙文的写法。


一人一事是写作的基本功。用一件事写人,一定要弄明白“一件事”所包含的意思。用一件事写人,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写清楚,对这件事的相关内容进行“插叙”或“补叙”,但要注意略写。


4.掌握一文几事记叙文的写法。


注意:一是所选的几件事都必须表现同一个人的同一个特点,不能一件事表现一个特点。二是所选的几件事最好不在同一个场合,内容不大同小异,应一件比一件深刻、深入。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就讲了几件事,一件比一件深刻。


✎ 叙事



1.掌握记叙一件事的方法



所谓叙事,就是以完整地叙述一件事的发生、发展、结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有三种方法:一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二是按时间的推移顺序写;三是空间位置的变换顺序写。无论按哪种顺序都必须交代清楚“六要素”。



2.掌握记叙几件事的方法



记叙几件事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不能几件事有几个中心。要写好文章,要注意几件事间的衔接、过渡。



3.掌握描写场面的方法



要写好场面,离不开观察。观察时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场面描写以“动”为主,要刻画特定环境中的活动,使整个场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形象真实而富浓厚的生活气息。



场面有两种情况:



一是自己参加进去的;

二是自己看到的场面。



描写场面,要有一定的线索,一定的顺序,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由主要的到次要的;

二是定点观察,按空间顺序描写,按一定的方位顺序去表达;

三是采用移步换景法,按自己活动的顺序去观察。



4.掌握记叙活动的方法。



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有许多人参加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记叙活动,开头也要和记叙文一样,先交代一下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接着写活动的开始、经过和结果,重点是写活动的经过。



✎ 写景状物



1.掌握定点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写景状物就是指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然景色或一些动物、植物、建筑物和其它物品描写,陈述出来的写作方法。



观察是写景状物的基础,观察时一定要确立好观察点,固定了观察点,对观察对象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注意景物出现的顺序和变化。



观察时要讲求方法,写景顺序有四种:



1.按景物方位来写,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里到外,由外到里,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等;

2.按时间顺序写;

3.按景物类别写;

4.按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写。



2.掌握参观记、游记的写法



写这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四点:



● 文章的开头要简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参观的时间、地点、人物、对象、目的。



● 一定要把参观的过程写清楚。



● 参观记结尾可谈点参观后的感受和收获。四是要做到点面结合,既要突出“点”,又要用“面”作陪衬。写游记时,要学会取舍材料。有特点或印象深刻的要详写,一般的景物要略写。



3.掌握描写动物、植物和物品记叙文的写法



写好动物要注意四点:



第一,抓住动物的外形特征写;

第二,抓住动物的生活习性写;

第三,抓住动物鸣叫的声音写;

第四,写出动物与人的关系。


写好植物要注意:



第一,要着眼于各种植物特征;

第二,注意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及生长变化情况;
第三,要按一定顺序来写;

第四,记叙植物随着生长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第五,可以运用拟人、比喻或想象等手法作动态描写。

第六,要带着感情去写。


写物品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细心观察,抓住物品的整体、局部、细节和特征;

第二,要写清物品的结构;
第三,要交代清楚物品的来历和用途;

第四,要融进对物品的感情;



4.掌握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方法。



要做到写文章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必须根据感情抒发的需要,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景物并抓住物点进行详细具体,生动形象的描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00:45:13 | 只看该作者
材料作文



根据提供的书面材料作文时,要注意三点:



一,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二,紧扣主题,决定取舍;三,活跃思路,发挥想象。



(一)缩写



注意:①不能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②不能改变原文的记叙顺序和主要内容,保留主干。③概括复杂的内容要全面,语言要简明扼要。④改后的短文要衔接过渡自然,首尾连贯。⑤合理安排各部分之间的大致比例。



(二)扩写



注意:①不能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体裁、人称、叙事方法和顺序。②不能改变原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③扩充的内容只能根据原文情节合理地发展,不能任意增加。



(三)改写



就是改变原文的体裁与人称、结构及语言等,写出与原文形式不同的文章。一是改变体裁。把原文从一种体裁改写成另一种体裁。二是改变人称。常见的是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变第一人称,内容不作变动。



(四)续写



注意:

①续写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原文,弄清原文所写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要根据题目要求,大胆想象。

③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续写中可以增添次要人物,但主要人物不能改变。

④续写部分的语言特点和风格要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



(五)看图作文



第一,看单幅图作文。第二,看多幅图作文。看图作文的一般步骤是:看、说、写。



应用文





便条


①“请假条”三个字要写在第一行正中。

②另起一行顶格写上称呼,后面用冒号。

③第三行空格写正文,要写清请假的原因和起止时间。

④正文写完后要写上祝语。

⑤署名要另起一行靠后写。

⑥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的下方。另外:留言条、托事条格式与请假条相同。





通知


①在第一行正中写上“通知”二字,或“紧急通知”或“关于××的通知”,以引起读者注意。

②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清时间、地点、事情、请谁参加、应注意什么。但一定要简明扼要。

③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空格写上“特此通知”。

④在正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出发通知的单位和日期。

⑤被通知的单位或有关人员,可以出现在正文中,也可以在第一行顶格写上,后加冒号。





日记


一般在第一行居右写清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也可以写上当天的天气情况,然后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有时也可以给日记加个标题,点明主要内容。



✍ 写读后感或观后感



一般是先引,开头写读了什么(可包括书名、作者、内容梗概等),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总的感受;



接着是议(感),这是重点,在引述有关重点内容或主要语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谈感想;



最后是结,即总结全文,总谈感想、体会,结束全文,简洁有力。观后感的写法跟读后感一样。



✍ 书信



一般书面的内容由称呼、问候、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六部分组成,基本格式是:



1.称呼:称呼要独立成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



2.问候:问候的话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单独成行。问候语不宜长,使收信人感到亲切,礼貌即可。



3.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你对收信人说的话,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4.祝颂语:要单独起一行,空两格写上“祝”或“此致”等,再另起一行顶格相应写上“身体健康”或“敬礼”等。



5.署名:要单独成行写在信的右下方。



6.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下方。



✍ 表扬稿



表扬稿分三部分:



1.名称。在第一行正中间写上“表扬”二字。

2.正文。要把这件事真实、完整、简明扼要地写清楚。

3.落款。在右下角分两行写上写稿人的姓名和写稿日期。


✍ 建议书



格式:先写上标题,再写清楚建议书是给谁写的,具体建议是什么,最后写上提建议人的姓名和写作日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9: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