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课反思 朗读:感受语文之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08:2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始终认为,有些东西的理解需要机遇。比如某些词,某些人,某些事,缺少了一定的境遇,你的理解便不全面,不准确,不深刻。比如语文之美,我教了十四年语文,心中始终对语文充满了热爱,但她美在哪里,便说不出。

    今天有幸再次聆听赵老师的朗读课,顿时如沐春风,一种舒畅轻松之感油然而生。约七年前第一次听赵老师讲课的感受,又从记忆的深处漫出来,当时就觉得震惊,没有想到语文课是可以这样上的,还没来得及弄明白,赵老师一行已经离去,之后好长时间,我的耳际一直萦绕着他那种特有的声音。

   今天坐在他的课堂上,周身被琅琅书声包围,我知道,我终于找到一种可以对语文之美解析的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便是朗读。

     多年来,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讲析”的模式,教师看重的是知识点的传授,对课文谋篇布局的分析,对字词句段的理解,对语法修辞的掌握,这些并不错,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却提不起兴趣呢?原因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出了问题。我们注重文本的分析,我们习惯了解构,把一篇文章肢解开来,按语文知识点来归类,我们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记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并用来考试。以致于我们的学生不能体验并享受语文之美。

    那么语文之美究竟该怎么理解呢?依我对赵老师朗读课的感受看来,语文之美美在意义、美在形式(结构)、更美在音韵。那些脍炙人口的古典诗文,经过漫长的历史得以代代相传,一方面是因其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另一方面也因其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才使之流传之广之远,三者完美结合构成语文之美。

     前两者我们给予了足够多的重视,但对于后者,我们却忽略了。即使在课堂上有时我们也朗读,但多数情况是为了朗读而朗读,或者是为老师讲解某一段落而做铺垫,语文之音韵美根本无从体现。更多时候我们的老师要求学生默读,或者集体朗读,大约是害怕课堂秩序混乱吧。

     对朗读的忽视,一方面是因为考试不考(好像还真没有以朗读作为考试形式的),另一方面原因是我们的一些老师,自身也不具备朗读能力,不能起到示范作用。如此,朗读的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便越来越边缘化,我们的课堂成了沉默的课堂。

    音韵美最为直观的表现方式就是朗读、朗诵。通过朗读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语文(书面语言)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感,加深并促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朗读本身又是一种创作(二度创作),朗读者加入了自己的体会,并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朗读因而成为一种极具个性色彩的创作行为,而这正是朗读的魅力所在。

     朗读的个性化色彩,表现在不同的人,由于其社会阅历、情感体验不同,对文章的理解不同,朗读的实际效果也不同;有时因人的心情、心境变化,对同一篇文章的朗读处理也不相同。朗读的个性化色彩还表现在人的发声器官构造的差别上,人的声音千差万别,五花八门,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

     从教学的角度讲,我们一定要提倡朗读。朗读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气,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感知。

从学习的角度讲,我们更要提倡朗读,它是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讲究涵咏,讲究体悟。语文学习不仅要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文情怀、人文精神,提升人的文化修养。而朗读正是一条通向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路,是我们与古今圣贤精神对话的桥梁。

    在朗读中,我们回想着先贤们的音容笑貌,感动着他们的感动,悲伤着他们的悲伤;在朗读中,我们用现代情怀去演绎那些远去的故事;在朗读中,我们享受着语文之美。

在赵老师极具磁性的,华美绚烂的,富有色彩感和穿透力的声音中,我忽然想到,语文是有声音的,我们不仅要用眼去看,更要用耳去聆听,去体悟,朗读为我们打开的是另一个语文世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15: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