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记》自出世以来,以想象天马行空、文采斐然、内涵丰厚著称,令人叹为观止。几百年来,这本书不仅是我国志怪小说的巅峰,在整个小说史上都有卓然的地位——四大名著之一。
这本书里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盘根错节,透露出作者精深的思想;神话、传说、想象结合得严丝合缝,情节、内容的设计巧夺天工;语言风格大胆,时而辞藻华丽,笔底生花,时而俗语俚语运用自如,幽默诙谐……
如此鸿篇巨著,教学的时候老师面临的难题就有太多。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应该以什么为切入点?重点品读情节、人物、还是在传授阅读方法?如果对于一些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要学到什么程度?……
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学习古典名著的方法。”“快乐读书吧”的提示语为“走近这些人物,品读精彩故事。”给出的例文是“与牛魔王斗法”的情节,并且重点提示了章回体小说的“回目”。
我们可以看到于老师第一次设计的内容非常丰富,层次也很明晰。首先借助插图和回目,引导学生讲前面读过的故事;接着让学生自己给书划分部分,并说明原因;然后交流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商议如何解决;最后结合阅读记录单,总结出问题栏。针对大家最感兴趣的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品读人物与情节。
我们可以看到于老师的设计思路兼顾了这一单元所有的要求和提示,面面俱到,但是作为一节课来说,任务显得有些重。
亮点是在问题栏的交流过程中,于老师找到的问题都是非常典型的劣构问题,既是文中真实存在自有矛盾点,又能够触发学生激烈探讨,从中获得无数精彩的碰撞。
于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学生们的回答,及时追问,抓住了生成点“人物的多面性”,为下面的人物分析做了精彩的铺垫,整节课异彩纷呈。最后一个问题,于老师从孙悟空的出场、称呼、取名原因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互相碰撞,逐步感受到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在取经路上的艰难成长。
一节课结束,学生们的热情毫不衰减。正是有深厚的内涵,于老师才能抓住精彩的生成点,让学生在一节课的交流中在方法、品读、思维上得到如此大的提升。
后来根据教研,于老师的课减轻了目标,重点放在有价值的问题栏的讨论,于老师通读全书,抓取重点信息进行重构,借助数据帮学生思考,出示原文让学生充分朗读,感受孙悟空在取经初期性格上的冲动与残忍,明白师徒矛盾的根源。她还以《西行路上的‘宴会菜’》为例,让学生观察别人是如何从一个小处出发,通过重构来理解西游记的。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一个感兴趣的点,并尝试着写一写。
我们可以看到,于老师的课总是在不断地创新思路,不被传统的的课堂模式束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与质疑,抓住学生的精彩发言进行生成,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思维素养。值得我们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