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西游之美
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教育教学能力,中原区绿都城小学的王小静老师给大家分享了整本书《西游记》推进课。
王老师首先以问题导入:西游记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且长盛不衰呢?让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接下来,王老师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孩子发现一波三折结构美。学生借助前置性作业展示交流喜欢的故事,情节对比老师梳理的“尸魔三戏唐三藏”在交流中渗透一波三折结构美,了解这种一波三折的情节结构美在哪?根据老师的思维导图修改并展示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接着王老师回归文本,品味生动形象文字美.根据前置性作业交流学生画的描写环境的句子,并让学生交流这些环境描写的特点作用,让学生交流画出的描写妖怪的句子,并且与学生交流描写方法的作用,然后老师总结出文字美。最后是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分组描写最后一难中的环境和妖怪。在最后一难中唐僧四人来到了哪里?遇到了什么妖怪?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分组仿照书中的原文写唐僧四人到了哪儿?这里的环境是怎样的?另一组写真组写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妖怪,并且让学生展示交流。
首先从王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不管是从教学设计来看,还是从教学中的语言来看,王老师在课下一定花费了不少心思,并且对《西游记》进行了仔细的研读。由此可见,我们在对孩子进行阅读引导推荐的时候,作为教书人的我们,一定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及思考。再来说一说这节课的最好的地方,我觉得应该是在最后一难中的环境和妖怪的描写当中,孩子们的仿写我觉得是比较出彩的。孩子们语言运用生动形象。
针对王老师的这个教学设计,我也有几点自己的看法:
1、在对比思维导图的过程当中发现一波三折结构美中,老师提前出示思维导图,会不会阻碍孩子的思维?在课堂展示中我发现大多数孩子都照着老师的思维模式进行梳理,很少有创新。我们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孩子思维的发展,而不能禁锢孩子的思维。
2、对于孩子们做的这个前置性作业,我们一定要提前的认真的阅读,并且要会对孩子们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提炼,提炼出其中的共性问题。
在一次次的听课中,认真倾听,不断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