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老师教学论文 创设有结构情境 唤起有效性参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8 01:4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两个基本理念。它告诉我们教学的对象不是部分学生,而是有着个性差异的每一个学生;它也告诉我们,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自己参与科学学习活动;它还提醒我们关注“参与的有效性”,即“有效性参与”,它是指能使科学素养得到有效培养的,与老师的教学意图相一致的,积极、主动的注意、思维、兴趣、行为。只有这样,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真正得到培养。

作为科学教师,怎样唤起学生的有效性参与进行科学学习活动呢?情境教学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想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在科学教学中,创设有结构的情境也能提高教学效率。“有结构情境”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情境组合,这种情境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开始,而是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只要有学习活动的进行,就有相应的学习情境,它包括氛围、交往、问题背景、学习条件等各个方面。这种情境既要符合学科的特点,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学习活动中来。

在教学苏教版(修订)三上《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时,我创设了“小馒头在体内的旅行”这一主情境,期间又组合了活动情境、问题情境、体验情境等展开学习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这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创设有结构情境,唤起学生有效性参与。

一、课前创设情境,营造积极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如果生理、心理等方面都作好准备,那么学习所显示出的状态就积极主动,新知学习的成功率就高。因此,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有效性、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保证。

先看下面的片断:

课前谈话的时候,我出示一小包小馒头,问学生:这是什么?一位学生回答:小馒头。我说:对。今天周老师来到谈桥小学觉得很高兴,现在还能与这么多新朋友一起学习感觉更高兴了,这小馒头是我特意从家里带来的,请朋友们尝尝。四人小组长分小馒头,学生开始尝。看到个别学生有点难为情,我说:这是周老师的一点心意,请你一定尝尝。学生都尝了起来。我接着谈话:我们课前进行了大课间活动。在运动中,我们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呼吸加快了,心跳加快了,……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我们的身体消耗了一些能量,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从食物中获得营养,补充能量。……

“当我在给卡车司机们教授安全驾驶技术时,我们用多丽·帕顿的音乐来欢迎他们,他们很喜欢它。这立刻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受欢迎的。——查尔斯·西米德”这段名言提示我们营造良好的氛围能令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准备或者说学习状态。“整个气氛必须是没有威胁性的,而且令人感到是受欢迎的。”美国马里兰的玛丽·简·吉尔说。瑞典最出色的高中教师克里斯特古德蒙德生赞同“从你的学生进入教室起,就让他们感到欢迎气氛。”

上述案例中,我创设了尝小馒头这个活动情境,营造欢迎气氛,让学生感到老师很喜欢和他们一起学习。这时候学生的学习状态良好,学生学习新知的注意被唤起,学习新知的思维开始启动,学习新知的兴趣被激发。

二、课中创设情境,促进有效参与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保持学习的良好状态,主动地参与学习呢?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轻松的氛围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

1、创设生活情境,促进有效参与。

片断:开始上课了,我说:刚才吃到嘴里的小馒头去哪里了?学生:去胃里了;去肚子了……去小肠、大肠了。我边利用多媒体出示课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和文字:“口腔、小肠、大肠、食管、胃”边讲述:小馒头就像一位游客在我们的体内旅行,它将要去口腔、小肠、大肠、食管、胃等景点游览。今天我们就随着小馒头进行一次特殊的旅行,在旅行中大家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在学生猜测后,老师通过描述创设了一个“小馒头旅行”的情境。旅行是生活中的平常的事,也是学生熟悉又乐于做的事。小馒头旅行,学生就觉得有趣了,再加上旅行的地点是我们的体内,学生的好奇心便随之而来。

2、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有效参与。

片断:引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后,我说:我们旅行都要有条路线,小馒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呢?一位学生: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又一位学生:口腔、小肠、大肠、胃、食管。看到还有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我说:请大家在人体轮廓图上画一画吧。画的时候可以简单些,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行。看到学生都画完了,我又请学生讲述。这时候学生的想法更多了。

一个“小馒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原因在于创设了一个探索旅行路线的情境,只要有过旅行经验的学生对旅行路线都有所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也同时被激起。学生的讲述中有猜测,有以往的经验,有曾经的体验,这些都是学生主动思维的痕迹。

3、创设吸引眼球的情境,促进有效参与。

片断:探究消化器官的特征和功能了,我说: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在嘴里都是香喷喷的、甜甜的味道都不错,可是经过了消化器官,最后都变成了令人讨厌的大便。小馒头也会这样,吃进去时甜甜的,最后变成大便。小馒头在各个消化器官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你知道什么?学生:在口腔里被咬碎。我肯定他的回答并板书:咬碎。接着说:谁还能说说?学生很为难,说不清楚。

我说:碰上了问题怎么办?学生思考。我说:老师课前查阅了网站和书籍,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学习资料、交流、选出发言代表。

分组汇报:食管组发言,一位女生介绍:食管把食物运输到胃里。我板书:运输。说:食物在食管没有变化,可是少了它行吗?

要胃组发言了,我说:只是这样说一说总觉得不太清楚,要是能亲眼看看那多好啊。谁能借个胃出来,让大家看看?(学生为难。)难道要老师拿出自己的胃吗?(学生摇头)那怎么办呢?老师还是牺牲一下吧。我伸进外衣的内袋,顾做痛苦地掏出胃的模型。(学生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胃上)指名胃组发言:……能蠕动,食物在胃里变成粥状食糜。我说:让我们再来看看胃的Flash动画。(学生看,看完了。)我说:谁来说说胃是怎么动的?学生说。我出示分组实验材料,一个装了水、小块馒头的塑料袋,要求学生用手代替胃的蠕动,把食物变成食糜。实验中,我提醒学生:小心保护好自己小组的胃,不要胃穿孔,要不然得送医院治疗啦。体验反馈时,我说:请组长把胃拿起来,让大家看看蠕动后的食物。

胃的学习结束,我把胃装回去,我又顾做为难说:食管接上了,小肠的接头找不到了。谁来帮我把小肠拉出来理一理?(学生的目光又一次集中地投向我)一位学生接过我的“小肠”开始往外拉。我装出一幅惊讶的样子,学生也十分惊讶。“怎么这样长啊!”我请小肠组发言:小肠是消化器官中最长而弯曲的部分……要把小肠放回去了,我问学生:这么长的小肠应该怎么放回去?学生:弯曲着放回去。我接着说:那要花不少时间,老师先让它在地上休息一下,一会儿再放吧。

最后是大肠组发言。

消化器官的探究结束,我用多媒体出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讲述小馒头的消化过程。告诉学生这就是小馒头的旅行过程,也是食物的消化过程。

在这个探究消化器官的特征和功能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但没有减,反而更为高涨,就是因为创设了吸引学生眼球的情境。一是信息化整合的情境。在探讨胃的特征和功能时,播放的动画,声、色、画齐全,还会动,直观生动有趣,学生爱看乐看;二是模拟胃蠕动的实验情境。能让学生亲手动一动,是件多么令学生兴奋的事;最吸引学生眼球的莫过于“掏胃、拉肠”。那是学生想也不敢想的事,在课堂上,老师却真的掏出自己的“胃”给学生看,还从“肚子里”拉出自己的小肠展示在学生面前,这真是刺激。学生一定会留下深刻的记忆。这么多个情境组合在一起,共同发挥着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效果,学生学习当然高效、有劲。

4、创设游戏情境,促进有效参与。

食物消化器官的猜谜游戏,是我借助多媒体制作的集动画、声音、提示语、图片于一体的“食物捉迷藏”课件。游戏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在这个游戏情境中,学生积极性强,注意力积中,思维反应迅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对消化器官的特征和功能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三、课末创设情境,提高生活质量

在《课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最好是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日积月累中逐步形成。为此,我创设了如下了情境:

在以“在随着小馒头的旅行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的谈话总结后,我说:胃等消化器官已经为你工作几年了?(学生回答十一年、十二年)你还想它们为你工作多久?(学生说永远、一百年、到死)那需要我们细心地呵护它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细嚼慢咽;饭后不马上运动;吃饭按时……于是我用多媒体出示“友情提示:保护消化器官请你做到以下几点:

(1)细嚼慢咽,不“囫囵吞枣”;

(2)饮食有节制,不暴饮暴食、不贪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3)起居有规律,定时排便。

下课后,正当我忙着整理讲台上的材料时,有一位男生特地走到我跟前,认真地说:“老师,您的小肠还在地上呢!”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当时只是应了声:“哦,谢谢。”但是它却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让我感觉到,这节课的情境创设不仅充满了课堂,而且延伸到了课外。

总之,小学科学学习要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有结构的情境能唤起有效性参与,吸引每一位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科学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值得我们实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0 03: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