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为“练习”?之前,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认为练习就是教学环节中的巩固练习和完成作业。新课程改革之后,认为练习是为了学生的“学”而“练”,是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将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练习的过程,要想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练习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练习”不仅可以巩固之前所学知识,还可以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因此,练习也被称为“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每节数学课教学任务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其实,在数学教学中,几乎没有一节课是只讲不练习的,甚至,我们设置课型的时候还特点留有几节“练习课”,看来,“练习”这一环节必不可少,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对“练习”进行规范的设计呢?以下是我的粗浅看法:
首先,练习设计要围绕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
我们在备课时,需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来制定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往往在一节课新授完之后,会出现“练习”这个环节,这时,我们的习题设计既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要围绕并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及时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有层次性,可以分为三个梯度,第一阶梯是:基础题,可以设计一些有关基本概念的填空、判断等;第二阶梯是:扩展题,可以是对知识点的应用,计算题和解决问题等;第三阶梯是:开放性、综合性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创编数学题,甚至设计小实验、小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孩子们的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
第二,练习题目设计的趣味性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练习也一样,在练习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富有趣味性的练习题,或者创设妙趣横生的问题情景练习,激发学生求知欲。
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候,我设计的练习是“游戏大闯关”,拯救“喜羊羊”活动,第一关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练习,孩子们看到信心倍增,第二关: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第三关:出示几个相关计算,三关通过便可解救喜羊羊。
第三,练习题目设计的实践性
现在的数学课堂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巩固知识,做习题上,更多的是注重实践与动手操作,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在设计练习时,要进行安排合理的分量
有个话题一直围绕在我们的身边:“题海战术”、“是不是练习题做的越多越好”?很显然是不正确的,这个需要因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而制定,可以有层次的练习,避免机械重复的对一类习题反复练习,不仅会没有太大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疲劳的感觉。
因此,练习这个环节,看似占用时间比例不多,但是也是重中之重,通过练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相关知识(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还可以增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会着数学的乐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