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家塞德兹说:人如陶瓷,小时候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期好比粘土,给予何种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培养孩子的自律,要尽早。孩童时期可塑性最强,从小培养他的自律习惯比传授知识更有益。
只是,要怎样培养一个孩子自律?
首先,培养自律的孩子,要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0-3岁是培养孩子“自律”的重要准备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行为”——乱丢、乱扔东西,坚持要某种东西,不给就哭闹,推别人、抢别人玩具,搭不好积木就发脾气等等。
事实上,这不是孩子故意顽皮,而是他们的内在冲动驱使导致,也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关键期”。这个阶段,我们要重视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满足孩子的探索需求,帮助他们通过这些来形成“自我”以及“自我认同”,这些是“自律”的必要条件,没有“自我”,哪来的“自律”呢?
其次,让孩子安排自己的生活,在合适的时机给与帮助。在不造成伤害的情况下,我们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他们安排自己的生活。比如发现孩子玩完玩具随手放,但其实不管和孩子说多少次要好好整理东西,都不如让孩子自己体验。
当孩子随手乱放玩具时,少些批评,少些指责,去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且提供帮助,同时和孩子一起找方法,怎么做下次才能很快找到玩具呢?孩子自己“内心想要”,和父母老师每天告诉她“需要”整理,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动力。
最后,有自由,也要有界限。我们说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但“自由”不是“放纵”。
事实上,孩子在完全“自由”的环境中,是会缺乏安全感的,他们不知道自己行为的界限在哪里,当自己不知道界限伤害到他人时,他们也会觉得自己不受欢迎,这是他们不喜欢的。所以,我们也要让孩子知道“界限”。
培养一个真正“自律”的孩子,是很复杂的,需要我们真正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尊重自己,而后他们才会学会如何为自己负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