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如何营造语言学习良好环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23 09: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正视语言系统落差 营造语言学习良好环境
江苏省如皋市九华小学 徐志华


笔者家乡江苏南通,原名“通州”“南直隶通州”,从后周开始作为军事州,人员混杂,包括驻军、种田的农民、劳教的贪官污吏和发配充军的“刁民”。所以,南通地区方言众多,以致相隔不远,方言就明显不同,甚至小范围内遗存着某些奇怪的方言。笔者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并从事农村初中、小学一线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我深切感受到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如下一些状况:



1.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普遍偏低,很难感觉到自己明显的进步;



2.学生普遍感觉语文学习难度大,难以达到老师的高要求;



3.学用脱节,学生们生活中听、说的是方言,天天用,却写不出来;课堂上学的是普通话,天天学,却又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4.学生写作文必须进行“翻译”,即进行语言系统转换。非北方方言区的孩子写作文时就多了一重转换,也就更加困难。



这是什么原因?笔者深感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受到“语言系统落差”的困扰。这种困扰,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使语文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国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闽、粤方言与普通话落差最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方言与普通话落差较小。



“语言系统落差”如何形成的呢?



几乎每个方言区学生都存在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语言系统,即方言系统和普通话系统。方言系统的语言,主要是生活中听、说的语言。有的孩子,受祖父母、外公外婆、父母等人说不同方言的影响,甚至在生活中使用多种方言系统。在家庭生活中,家人,特别是老人只会说方言。南通方言称“东西”为“杲昃”(“杲杲日出”。昃,太阳偏西。)“qiǔ人”,意为“欺负人”,但“qiǔ”字怎么写呢?普通话系统的语言,主要是在学校读、写,在新课改背景下普通话的听说训练渐渐得到重视,但仍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我们必须正视语言系统的落差,因为落差可以产生负迁移。两个语言系统的关系,有如下几种可能:



⑴落差极大,几乎互为外语,如闽、粤方言与普通话。对这些方言区的学生来说,学习普通话犹如学习第二种语言。如果儿童时期学习普通话,一开始基础好,兴趣浓,就能学得很漂亮。否则,学习普通话会十分吃力。



⑵落差不大,可能方言反而会严重干扰对普通话的学习。如发音的方式习惯、常用的词汇、句式,已经成为难以改变的习惯,恰如贺知章“鬓毛衰”时还“乡音无改。”



⑶几乎没有落差。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注①所以,生活在北京等地的孩子,学习普通话就几乎没有障碍。写文章,也只要能“我手写我口”即可。另外,生活在一些特殊环境中的孩子(如随亲人生活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学校等环境中),学习普通话困难也不大;但这些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的孩子,可能会存在交际上的问题,走出狭小的生活圈子,不能很好地与周围日常讲方言的人交流,易受排斥、嘲笑,造成心理封闭,易产生心理问题。



面对客观存在的语言系统的落差,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



1.承认现状,正视学生语言系统的转换。承认学生在生活中听、说方言的现实。



2.正视方言系统,建议允许各地编写的语文教科书中安排适量的方言文章,甚至专门建设方言课程。可以在补充阅读课本中安排方言文章,可以提供方言词汇、句式,甚至可以专门编写方言教科书。



3.改造方言,优化方言,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语文学习接上轨。现在,有一些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开播了方言节目。如,南通电视台开播了《总而言之》这个方言节目,主持人用方言播报,同时屏幕下方显示普通话字幕。这样的节目,可能会有助于学生将生活中的方言更加顺利地转换为普通话,有助于学生将真实的生活与自己的语文学习真正接上轨。



4.在学生周围努力营造日常使用规范语言的环境,人人自觉讲普通话,用文明语言、规范语言。应该要求学生在学校内,无论课内课外都坚持用标准普通话交谈,打好语言基础。高度重视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习惯于用普通话交流。利用阅读课和口语课,规范说话要求,以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尽力争取家长配合,请家长在家庭中尽量使用普通话。



5.引导学生适当多听多看中央电视台等电台、电视台的新闻类节目和少儿节目,让规范优美的普通话在学生心里扎根。笔者学生时代就常听广播评书,对语感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注①: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P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2: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