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项训练】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11:诗歌鉴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4 12:4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专题11: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叙事诗,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文中写木兰与家人团聚,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2.千百年来,木兰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巾帼英雄”形象,读了本诗,你认为她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下面对《木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十二”“百”等数字都是确指,从侧面表现了木兰卓越的军事才能。

B.“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

C.全诗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得当,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4.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5.诗中描写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6.“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B.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C.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

(1)阿爷无大儿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2)双兔傍地走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侧面烘托也是刻画人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在叙事中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塑造人物形象。试分析“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段的作用。

11.下列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的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

1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4.《晚春》是________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首绝句,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请再写出其他任意两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16.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17.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8.诗歌中,诗人在竹林里“__________”“弹琴”“__________”,内心的__________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展现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1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6-14 12:46:48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与亲人团聚,恢复女儿装扮的喜悦心情。(意对即可。)

2.因为木兰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而且她的身上还寄托着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意对即可)

【分析】

1.

本题考查语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选 文第三段写的是木兰与家人团聚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一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表现了全家欢迎木兰归来,木兰与亲人团聚的喜悦欢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表现了木兰一别十年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到这里坐坐,到那里看看,心中既充满亲切之感,又有急切地想恢复女儿装扮的兴奋喜悦之情。

2.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在本诗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体现了她勤劳善良、报效国家、忠孝两全;“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体现了她坚毅勇敢;“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体现了她不慕高官厚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体现了她的机敏谨慎;第三节与家人团聚的情景体现了她热爱亲人、热爱和平生活。故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完美的女性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点睛】

参考译文: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3.A

4.扑朔迷离。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分析】

3.

A.“十二”“百”等数字不是确指,而是虚指。以赏赐之多来衬托木兰立下的战功之多之大。故选A。

4.

考查成语积累。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扑朔迷离”。原指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会扑腾不停,雌兔也会眯上眼睛,在地上跑的时候雌雄难辨。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出边塞夜景,突出北方天气的严寒,表现了军旅生活的艰苦,衬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的形象。

6.“不用尚书郎”表现出木兰希望放弃功名,面对高官厚禄却只愿功成身退,甘做普通人的愿望;“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希望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渴望回归家庭,恢复女性身份,享受亲情欢乐的愿望。

【分析】

5.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句是环境描写,夜里北方的寒气伴随着打更声传来,寒冷的月光映照在士兵的盔甲上。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出边塞夜景,突出了木兰在北方从军时生活艰苦。同时这也是对木兰的侧面描写,衬托了木兰的勇敢、坚强的英雄形象。

6.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抓住关键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根据“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理解木兰的心愿。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体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她眷念家园生活,想念亲人,渴望早日恢复女儿身,享受亲情的欢乐。



7.A

8.    (1)父亲    祖父    (2)跑    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或行走)   

9.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那只是雄兔那只是雌兔呢?

10.借征途中的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环境的辽远苍凉,表达了木兰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无畏的形象。

11.C

【详解】

1.A.错误。句意: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改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B.正确。句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C.正确。句意: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D.正确。句意: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

故选A。

2.考查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古今异义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把古文中的字词变成了现代的词语。

①句意: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祖父。

②句意: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走:古义,为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或行走)。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傍,靠近、临近;走,跑;安,怎;辨,辨别。

4.考查对侧面描写及作用的理解。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这几句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时,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描写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地的荒凉。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内心世界,丰富人物形象,细腻地透露出她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

5.C.赏析有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这句主要是运用了互文、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的激烈悲壮。“百”和“十”都是虚指。故选C。

【点睛】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夜晚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12.C

13.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分析】

12.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C.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想念之情,而不是“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故选C。

13.

本题考查诗人的情感分析。全诗描写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因此表达的是诗人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



14.    唐    柳宗元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七人中任意两人即可   

15.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16.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17.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写出惜春、对春天留恋即可)

【分析】

14.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1)《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

(2)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15.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思路:本义——语境义——效果——感情。

(1)本义。“斗”是争斗的意思。

(2)语境义。这里指花草树木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斗”本来是用来形容人的词语,这里用来形容花草树木,赋予花草树木人的情感,可判断运用了拟人修辞。

(3)效果。“斗”把花草树木在晚春时节争相绽放、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象展现的淋漓尽致,写出了晚春的活力和生机。

(4)感情。表现出作者对晚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6.

本题考查诗意理解。思路:抓住具体景物,结合诗歌主题和感情基调,合理想象,细腻描绘 “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示例:柳絮如同洁白的雪花,随着风儿在空中自在地飞舞着,霎时间,天地都被这白色的精灵所填满。

17.

本题考查诗歌主题。

(1)翻译: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2)主题。首两句作者描绘了晚春时节,百花为了留住春天争奇斗艳的情景,展现了晚春的活力和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晚春的留恋、喜爱之情。后两句则借杨花榆荚写出了即使没有出众的才华和能力,也要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展现自己,创造美好未来的道理。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18.    独坐、    长啸    宁静淡泊   

19.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独特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象全都融为一体了。

【分析】

18.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阅读题干可知,前两个空是天诗人在竹林里的活动。“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写诗人活动及环境。诗中写人物活动,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仅诗的第一句就塑造了一个悠然独处者的形象。“长啸”指拖长声音大声吟唱诗歌。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前两句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将内心的宁静、淡泊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展现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19.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理解诗句,把握修辞手法,然后再谈表达效果。“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意思是: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运用拟写手法,把“明月”人格化,使月亮变成了知心的伴侣。幽幽深林,可以无人,但有月光如友。心灵的静谧有这抹清辉足矣,显示了诗人独特的想象力,融情于景,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象融为一体,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7: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