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作为家长的你最近有没有被一句话扎心:妈妈不是真的喜欢我,妈妈只是喜欢考满分的我!
这礼拜都在追鲁引弓原著改编的电视剧《小舍得》,作为他“小”系列作品的第三部,如果说前两部是讨论“幼升小”、“中考”的话,这次的“小升初”对我来说共振很强,代入感更强,一定要拿出来好好讲讲。
首先最最惊喜的是,这部剧还算是接地气,比起《小欢喜》、《小别离》,终于有一部讲教育的电视作品可以从普通市井小人物切入了,而不是永远在讲述那些精英家庭里的光鲜亮丽,比如看到从老家小城市一路打拼缴满十年的社保才能来上海读书的米桃一家,我觉得他们才更能代表家庭和教育体态中的相互关系。
智商超过140的米桃原本以为她会是这一群“鸡娃”的反面教材,但小说的后面米桃很惨,因为承担着家庭负担课外辅导学费而必须孤注一掷的压力,影响了米桃的学习最后只能休学,而当初最佛系的南俪也因为学区房想让孩子划片上中学而产生了假离婚的想法,蒋欣饰演的田雨岚更别说了,子悠大概从我第一次看到他装满奖状的那面墙开始就觉得这孩子会抑郁。
我觉得先排除掉米桃爸妈的收入状态是否能承担起一学期两三万的课外费用,就他们一家人从“没有补课需求”到“市里人争着抢着肯定是真的好”这个观念的转变,就很像在鸡和佛之间矛盾的一些家长。
因为米桃爸妈在孩子教育这一块是盲区,所以他们优先就比别的家长少了一步判断一件事好坏自我评判的标准和底线,比如最简单的“择数金牌班”的八个名额就是硬凑钱也不愿意拱手让人即便孩子本身已经足够优秀。
所以这也是导致最后米桃休学的原因所在吧,家里人只顾着看外面什么香跟风学别人但不知道其中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要是学无所成就等于父母一个月的活都白干了,让本来就自卑的小女孩更是雪上加霜。
但似乎我们又很难真的去怪米桃家里人,因为从老家来到大城市的他们一定是想着大城市的教育最优质,但没想到的是当小县城都在拼命“考试改变命运”的时候大城市的人却喊着减负和素质教育,这当中教育体态的改变势必就会让像米桃这样的家庭成为这内卷教育当中的牺牲者。
田雨岚这个角色我觉得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她和她妈妈从小相依为命过足了看别人眼色所以她把自己命运的不公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她成才不要活成自己那样,她嫁给无所作为的富二代丈夫但不想靠岳父岳母来接济生活却又无不在各种小事上看到了这个人物身上的举棋不定或者说看不懂,她要的是什么。
择数金牌班的名额没有她想了所有办法宁愿去求人卖关系也一定要让孩子上好班级,当初举报钟老师私自开小课赚钱结果转头就忘记了那场雨里的羞辱,对于公婆更是,嘴上说着要有自己的事业不去接管厂子,却明里暗里打着为了孩子好的名义让老公去找自己父母来满足自我的虚荣心。
你说田雨岚会真的不心疼老师当众羞辱自家孩子是笨蛋不敢啃声吗?她应该只是被自己的无能为力和力不从心吓怕了,他怕一个转身孩子被针对又没有学上,她更怕压在孩子身上的这根救命稻草和赌注有一天会让自己后悔,所以只要走上了鸡娃的第一步,谁都不再有退路。
当她选择在孩子外公家吃饭就要求子悠可以背圆周率的后一千位的那天他就要想好下一次等着她去逼迫的也许是后两千位,当她决心斩断孩子所有的兴趣课的同时她就要想好我的孩子是没有童年和玩具的,当她选择把奖杯奖状换成背景墙而不是全家福的时候她就要想好势必有一天孩子会讨厌自己,而田雨岚,她做好准备了吗?
由宋佳扮演的南俪刚开始只要求小孩子素质教育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着重在各个兴趣爱好的发展上,家里有个二胎弟弟是“姐姐奴”,爸爸是“女儿奴”,必然孩子从小会自信会乐观开朗但随着孩子一点点长大,没有足够的受挫能力我觉得是他们家教育问题上的很大一个漏洞。父母的鼓励和开导并不能只是单纯建立在孩子的哭闹上,孩子一哭就给糖吃那她以后就真的只会哭而不会冷静下来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从最开始的佛系到后来的鸡血,在我看来就还是因为太宠。孩子不想学习的时候就放任自由让他们使劲疯,等孩子意识到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了就借口是没有在外面报培训班所以才导致成绩不好,父母居然还愿意去相信这就是她倒数的原因,我记得最当初南俪说过“当整个时局很混乱的时候,父母不才是最该头脑清晰地保护在孩子面前吗”,很显然,他们头脑也不怎么清晰。清晰的话不会孩子成绩不好就怪是学校教得少,孩子一说要读竞赛班就四处求人但不找自己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太把孩子的想法看作是问题的焦点就越是忽略了家庭教育主导的本质,换句话说就是,你到底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是快乐是学习还是快乐学习,你自己都还没想好。我觉得电视剧中的田雨岚就是当下很多典型的把自己曾经的遗憾或者自我期待放在了孩子身上的那类父母,把他们当作是自己的雕塑品,小心翼翼地在勾勒“断臂维纳斯”。而南俪是那种很典型的还没有清晰知道该怎么教育和培养孩子的父母,即便他们都是社会最精层的精英人士,底下有多少员工工作有多体面,都会面临教育子女上的不解和复杂性。
三个家庭的父母都是当下最典型的鸡妈、自鸡和被鸡三者类型,其实讲这些无非是希望每个家长都可以在学校、培训班、孩子三者共同出发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那个度,虽然真的很难找,虽然我们也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也都是第一次在打着素质教育的名义背后腥风血雨的一场教育探讨,但,当大环境再怎么恶劣,作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瞄准自己和孩子共同设定好的那个目标前进呢?如果别人刮点风你就要下点雨的话,只能说明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没有足够的自信说给到孩子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那你首先要做的怎么是鸡娃,你当下要做的应该是先成为合格的父母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