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开始,中小学教师就开始进行了第四轮继续教育,其主要内容就是“有效学习”,将“有效学习”研究直面到教师们面前。这与“师德”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终身学习”理念是相统一的。
在多轮继续教育中,我个人认为“有效学习”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我们教师,都很有针对性,认真组织开展下去,必将对师生、对教育都是一件幸事。特别是对我们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科教学都有很大帮助。为此,我利用假期进校专家集中培训和平时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和学习了有关“有效学习”丛书,重点学习了《学生学习内容疑难问题解析》(小学语文),读后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我曾听了一节小学语文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语第十一册),刘老师在教学“饱经风霜”这个词语时,颇具匠心,引起了我对词语教学的思考。
词语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新课标中,对每个阶段的词语理解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第二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则要求“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向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效果。”可见,课标对词语的教学要求十分明确,而且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其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词句”是扫除阅读障碍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对这种策略理解不够深入。在学生理解词语仅仅是借助字典、词典来理解词语的浅表意思,如果长期使用“不懂就查字词典”这种贴标签式的教学,不仅让人感受到枯燥乏味,而且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不能给学生真正的启示。
刘老师在学习“饱经风霜”一词时,没有直接问学生或让学生先查字典来了解它的意思,而是让学生从课文的插图中去观察“车夫的脸”来说说“饱经风霜”的脸的样子,这样“合理运用图画,能让词语理解更直观。”学生兴趣浓厚,纷纷抢着回答,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可是,刘老师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中刻画“车夫”遭遇及作者对他的同情的语段,体会“饱经风霜”背后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词语的含义及恰当用词的作用,这样让学生对词语的感性理解和理性理解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听过刘老师的这节课后,我再次阅读了《学生学习内容疑难问题解析》(小学语文)这本书的相关章节,让我进一步明白了词语教学的学习方法,具体有六中:表演朗读法、图示讲解法、联系生活实际法、抓住词语中的关键字法、换词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法。这六种方法,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我都使用过,但是使用得不够深入,往往只是为了解词而进行词语教学,很少考虑到理解词语是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为深入理解作者情感而付出的。殊不知,一篇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都是有温度的,都是有情感的,因此,我们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词语时,首先要考虑到这个词语背后所隐含的意思。
通过这次“有效学习内容”专题的培训和学习,通过自学这本教材,在今后的语文课堂的词语教学中,我将重新出发,从“心”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