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是一门最生动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教师应让语文课堂充满着吸引力,让学生快乐地在语文天地自由漫步,动辄涵咏其间,时而驻足欣赏,抑或激情吟诵。而事实上,语文老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乏味。如何构建高效而充满情趣的小语课堂,一直是我们所有小语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
老洲中心学校自去年就被定为枞阳县新课程改革整体推进试点校。一年来,我们在研究构建高效课堂方面煞费苦心,反反复复,起起落落,我们经历了“模拟-自建-创新”复杂的心路历程。至此,有两个关键词跃入眼帘——生命、高效。接下来,我将从这两个方面谈谈我对小语课堂的理解与体会。
一、高效课堂首先应该是学生需要的课堂——高效课堂的定位。
什么是高效?即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
首先,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成长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蹲下身子看世界。
有这样一则故事让人很受启发: 某年元宵节,母亲领着2岁的儿子去看花灯。无数的花灯美不胜收,人人引颈相望,可是喧闹声中,母亲听到孩子的呜咽声,连忙蹲下身子察看状况。结果发现,孩子的眼前,晃动着黑压压的一片屁股,花灯美景,一丝也看不到。母亲忙将孩子高高抱起,这下,孩子笑了。
这个形象而生动的故事使我顿悟: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我们成人是多么的不同!我们站高了,看远了,就端“知识权威”的架子,一副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样子,把孩子看得很幼稚、可笑,往往陷入自以为是的偏执中却不自知。想想,在教学准备时,我们又何尝不是常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却往往忽略了孩子们本身的水平。
我有幸在铜都双语学校听到中国教师报主编助理、课改专家李炳亭博士)“高效课堂”主题报告。李炳亭教授强调,人生唯一不可替代的是经历,学习即经历,教师在课堂上不可替代学生的学习,教师是要在课堂上创造学生学习的条件。教学一旦变成教师的知识水平决定学生的学业水平,教学就完蛋了。他指出,教育即人学,从儿童出发,认识儿童的好奇心、展示欲;教育最大的特点是研究学生,尊重、认识和发现学生。李教授语言平实,但切中要害。
第二,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课堂。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吸引力,让学生充满期待并爱上课堂。语文老师要学习特级教师薛法根,做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去年有幸到南京听了薛老师的课,那真是赏心养神,清心悦目。他说语文课,尤其是低年级语文课首先“要好玩”,要能吸引住孩子。在形式多样的听说读写训练中,学生被老师“玩”得团团转却乐此不疲。他在教学《猴子种树》也进行了字词教学,但学生在不自觉中分层次地学习了,习得了。教学开始依次出示果树名、鸟名、农谚,继而“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每行四个词语跳跃式地呈现了主要的故事情节,丰厚细腻,巧妙独特。
薛老师先扶后放学习课文的教学策略,不同“凡师”的“理解——朗读”法。他依据文本的故事,把学生置于听、讲、编故事的语言实践中,学生的思维想象充分激扬,童真童趣完美绽放。
做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就得像薛老师一样。你看他经常俯下身子倾听学生,那微驼的背就是个见证;你再看他那定格的微笑,八颗牙齿永远留给孩子。他的睿智镶在他的一举一动,嵌在他的风趣与亲和中。语文训练的专业性就是他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让学生有所成长,不做简单重复的劳动,捕捉生长发展点。他身上所散发的语文教师的魅力,让学生下课后久久不愿离开他的课堂。
第三,语文课堂应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人,老师是服务生,要有服务意识,主导过多就驳回主体。这应该是新课改的精髓,也是我们奋斗的方向。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成长,这是我们不变的信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要旨,保证学生愉快、健康成长。在我们实验的课堂里,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可以自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调控学习进程。在我们的课堂,再胆小的学生也敢于表演朗诵了,再调皮的学生也参与到合作小组了,再内向的学生也开口表达了。尽管学习的长度有待拓展,学习的深度有待挖掘,我们还在调试,还在摸索,还在稳步地推进。
二、高效课堂的构建
我们提出“三步走”的战略,即整体策划建模式、分步实施回头看、及时整改稳推进。我校语文课堂全面实行全新的“四维一体”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归纳总结。“四维一体”的模式有严密的逻辑性,预习部分即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即分析问题,小组展示即解决问题,最后是归纳总结。环环相扣,环环紧凑,课堂的生成性强,学生的表现欲被激活,这种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自主学习从指导预学开始:
确定预学内容与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指导过程,交给方法——这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在起始阶段,学生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方法基本上一片空白。由于留守儿童较多,没有父母的指导与督促,学生主动预学过程也很艰难,于是我们调整预学方案,降低难度,尽量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我们老师扮演学生角色去预学,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阅读课文。这时才发现我们的学生太不容易了,从他们的实践中,“查阅资料法”、“书读百遍法”、“举一反三法”、“问题求证法”等一系列学习方法在反复的预学过程中慢慢形成。
(二)课堂学习以能力建设为载体。语文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并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测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能力建设体系,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摸索适合班情、组情的学习模式与套路。
我们引用了建构主义知识观。它侧重从文化视角理解和建构知识,力求反映知识的非线性、开放性、多元性和不可预测性,特别强调增加不确定性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总体来说,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逻辑严密,但缺乏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知识学习的建构性和认知主体主动性的基本理念,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结合实际,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
“四维一体”教学模式正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其核心还是在课堂,在自主学习,在方法的培养、能力的建设、情感的熏陶。只要心中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所有的尝试与体验都是一个过程,一个手段,一种策略。
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但是我们在努力,在探索,在前行。课改的路上,我们还会一步三回头。以生为本,关注生命成长,我们渐行渐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