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一个小经费库,它是一本平淡无奇的小本子,封面上写着“花销册”三个大字。翻开来,里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它们有些是我用优异成绩换来的奖励;有些是我努力劳动所赚取的经费;还有些是我投稿得来的稿费。它们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个数字,更像是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积攒着我童年的财富。
每一笔经费都有着它特别的故事,其中有一笔经费让我记忆犹新,我差点和它失之交臂。那是二年级的暑假,我们一家去北京旅游,妈妈给每个人安排了任务,我的任务便是当财务总管,我看着鼓鼓的钱包心里乐开了花。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颐和园游玩。颐和园不愧闻名中外,湖边杨柳依依,景色宜人,我迫不及待地大喊:“走,去划船,我来买票。”我财大气粗的模样逗乐了旁边一群人。划完船,不一会儿就到了饭点,看着眼前玲琅满目的美食,我早就垂涎欲滴,“来吧,我请你们吃大餐!”我大手一挥,点了一大堆的美食。下午,大家吃饱喝足后继续往景点走去,7月的北京格外地炎热。“好渴啊,我们去买点饮料吧。”“太热了,我请你们吃棒冰吧……”一下午,在我的挥霍下,我的钱包也变得越来越扁。晚上回到宾馆,我拿出纸笔按着妈妈交代的开始算账,这一算可把我吓了一跳,一天都快花完了三天的经费,我懊悔地拍着脑袋:“唉,这样可不行。”
我耷拉着脑袋长吁短叹,突然脑子闪过一抹灵光,我学着妈妈平常做旅游攻略的模样也制定了我的花钱攻略:一顿饭不能超过100,买水,零食一天不超过30,买纪念品不超过……我列得头头是道。第二天,爸爸妈妈笑话我像变了个人似的,买啥都变得精打细算。后面的几天那计划就像刻在我的脑海里,入“脑”三分,挥之不去。“那纪念品真真好看,我们买一个吧。”“不行,这个太贵,超预算了,我们那边再看看。”第一天的教训牢牢地在我心里筑起了一道结实的心墙,帮我抵御着外来的诱惑。最后在旅游结束时,我比计划节约了232元,妈妈把它们奖励给我存进了我的小金库。
原来,理财离我们并不遥远,也不空泛,它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更像理财,只要善于计划,勤于思考,便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