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认真研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第四条“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中”,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首先,苏氏在学校工作的30年中,他发现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后,就会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知识的“地基”打牢。因此,他对小学教师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低年级的教师一定要有全局意识,一定要了解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学大纲,不能只教眼前年级的知识,有计划地规划学生以后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能顺利地学习。这让我想到了前一段时间温儒敏在《中学语文的现代文教学》的讲座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关于比喻的修辞,小学老师在讲,到了初中和高中,老师们还在讲小学就应该掌握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怎么能算是高效能呢?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学生在一开始就没有把相关知识学透彻,导致接手的老师们不得不重复教学。如果我们的小学老师在一开始就把地基打好,有全局意识,我想初中和高中的老师就不用重复做那些无用功了。我们在这里不是抱怨小学的老师没有好好教,而是重点强调所有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有全局意识,要有教学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而不能只顾眼前。
其次,苏氏强调,学生的作业应该带有游戏性质,在游戏里中表现出自我教育和自我检查的成分。这一点启发我,在以后的课堂检测中,不能只是面对一个学生的个别提问,而是应该让所有学生都动手、动脑的抄写型和运用型检测,当学生都自觉地养成了这样的游戏习惯,学生想不对这项游戏着迷都难。当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了这样的课堂中,这节课毫无疑问是高效的!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至于,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趣味性和获得感,那就是考验我们教师的教育智慧了。
再次,我还从苏氏的这一条建议中得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启示:每节课,一定要让学生有创造性的收获,而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或者死记硬背。前者,会让学生获得自信与快感,而后者更多的是让学生慢慢丧失学习的兴趣。孰优孰劣,我想大家一定心中有数。
最后,我想说的是,多阅读,多思考,多借鉴,统筹兼顾,会让我们慢慢变成一个新时代的智慧型的“四有”好老师。加油吧,同仁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