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材分析
《我们当地的风俗》这一课是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的社区生活”中的第10条“了解本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活动,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能够识别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参与迷信活动”而编写的。
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话题分别是“风俗就在我身边”“奇妙的节日风俗”和“风俗的演变”。第一课时主要涉及第一板块“风俗就在我身边”,这一板块教材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感受伴随其成长的风俗并了解其背后的含义;第二部分了解独特的“十二生肖”风俗;第三部分认识尊老敬老的风俗。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风俗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一些常见的风俗及其意义,但是这种认识还是比较粗浅的。为了更好地掌握学情,我对学生进行了关于“风俗”的调查,提问了两个问题:(1)你知道哪些风俗?(2)你知道这些风俗寄托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吗?参与调查的学生都能说出身边的一些风俗;但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一部分学生能简单地说出一些自己的猜测和想法,另一部分学生表示对此不清楚也不感兴趣。
风俗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很多风俗也蕴含了中华传统美德,是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切入点。通过本课,引导学生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体会这些风俗里蕴含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与自己成长相关的风俗所蕴含的意义。(教学重点)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十二生肖”风俗。(教学难点)
3.了解本地的尊老敬老风俗,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祝愿。(教学难点)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活动一:成长习俗,我知道
首先,由抓周的视频导入,引出话题:伴随我们成长的风俗有哪些?指名交流后揭示课题《风俗就在我身边》。(板书:风俗就在我身边)随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愿望?学生讨论交流后,师明确:这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都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愿望。(板书:爱幼)
设计意图:从利用抓周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来回顾伴随其成长的风俗,感受这些风俗中所蕴含的长辈对晚辈的美好愿望。
活动二:十二生肖,我了解
在感受身边的风俗后,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十二生肖”(板书:十二生肖)。首先,分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与“十二生肖”有关的故事、传说及风俗;其次,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与“十二生肖”有关的小知识;再次,师相机补充、概括;最后学生听故事:生肖教授说生肖(阅读角),进一步加深对“十二生肖”风俗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时,教师相机补充,可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十二生肖”的相关风俗,从而实现教学相长。随后结合“阅读角”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十二生肖”风俗的了解。
活动三:尊老敬老,我做起
在了解“十二生肖”的风俗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我们中华民族的另一项传统美德:尊老敬老。(板书:尊老敬老)首先,通过观看人教智慧平台配套的视频“尊老敬老风俗介绍会”,了解各地不同的尊老敬老风俗。接着,开展小小分享会,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分享自己家乡人们是怎么给老人祝寿,有哪些尊老敬老的风俗。随后,引导学生交流这些风俗蕴含了晚辈对长辈哪些美好祝愿。然后再把关注点回落到学生身上,请学生利用具体事例谈谈自己在家里是如何尊老敬老的以及以后准备怎么做。最后,老师通过回顾伴随学生成长的风俗、“十二生肖”的风俗以及尊老敬老的风俗,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板书:中华优秀传统)
设计意图:通过“尊老敬老风俗介绍会”让学生了解各地不同的尊老敬老风俗,学会运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家乡尊老敬老的风俗并感受其美好涵义。最后落到自己应该怎么做。由“他人”—“自己”,由“我了解”—“我能做”,逐步落实,层层深入,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