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我在本班上了《穷人》的第二课时,上完之后,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课堂效果很差,学生回答问题答不到点上。我深感痛心,现总结如下。
通过备课,我设计了两个学习目标:1.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从中你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1.听写字词,订正。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穷人”的穷体现在哪些方面?4.“穷人”除了很穷,还拥有什么?5.聚焦第一自然段,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6.小练笔。我的想法是,以“穷”为主线,把课文的重难点串联起来,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不断的朗读与思考,突破本文的重点难点。
但我的想法没能实现。原因还是我备课不够充分,预设不够。课堂上,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后,又急于让他们回答,没有给他们留下思考的时间,因此学生的答案并不令人满意,或者说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住文本内容,对老师给出的问题,只有浅层次的回答,没有深层次的思考。乃至于对后面老师给出的问题,思考不出来,或者说跑偏了。这都是因为前面的铺垫不够,不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最终,第二个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学生在情感上、知识上、方法上没有得到提升,学生学得也不够快乐,而我自己,更不快乐!
这一课,算上这一次,我也讲过三遍了,但并不是说就能讲的很好了。可见,我对文本的把握,对各类题材的重点的把握都不到位。教学的时间,教学的次数,都说明不了你教学的水平。而唯有不停地反思自己,不停地学习总结,不停地改进,才可能获得进步,才可能稍稍自信地说,对这一课,我比较熟悉了!
学无止境,而我想说,教也无止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