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开篇词深沉、悲壮、豪放,意境清空、高远……瞬间所吸引,并久久不愿离去。刘备、孙权、曹操将我领进了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书中的人物不是足智多谋,就是勇敢善战,只想在这个舞台上有一席之地。时而斗勇,时而斗智,当权者突然间打败,沦落为民,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一夜间成为权贵……乾坤挪移,似乎一瞬间就有无数勾心斗角,妻离子散。然而时间老人绝不想如此罢休,把手一摆,是非成败转瞬消失,留下的,不过是零零散散的回忆,仿佛古今多少事,只不过是笑谈……
全书结构宏伟,情节曲折,语言半文半白,写得波澜壮阔。时间似黄河之水,一泻即逝,但在罗贯中笔下却是如此细腻,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生动地写在了书中,难怪经时间的冲刷,仍久盛不衰。
《三国演义》博大精深,我只不过理解了片面。故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英雄之间的义气,不论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你帮了我,无论在天涯海角,也永不忘记你的恩情,在三国故事中频频提到“义”字,如桃园三结义、关公千里走单骑、关公义释黄汉升……都体现了英雄的忠义气节,英雄如没了气节,那他就永远不是真正的英雄,当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家喻户晓的关羽——关云长。关于他忠义的故事数不胜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云长义释曹操。
曹操败走华容,突然遇上了早已准备的关云长的军队,关云长要杀曹操是何等容易,此时曹操急中生智,向关羽一说旧情,一说曾经多赏识关羽,一说曾经彼此的恩怨,果不其然,关羽“义”字当前,决定放过曹操。虽然这件事在刘备集团里不算好事,原本可以把曹操斩草除根,却让关羽给放了。如果没有这里的“义放”,哪来曹操的一霸天下。虽说没有达成诸葛亮实现的“计划”,但足以体现出关羽的恩怨分明,忠肝义胆,事后敢作敢当,让人敬佩不已。“义”让关羽成了后世人的英雄,成了“讲义气”的标杆……
古往今来,也有许多忠“义”之士,舍己为公,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岳飞精忠报国,为祖国奋勇抗敌,尽忠尽职,最终被小人陷害,但还名垂千古,因为他知道祖国是我的母亲,是她哺育了我,我要全力报答。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也是因为祖国,使他坚持到最后一刻也不后悔。甚至一些文人志士也早早懂得了“义”的含义,比如华罗庚提出了“人家帮我永记心上”,并积极帮助他人,对帮助他的人感恩戴德……
“义”让我对《三国演义》念念不忘,也是我为人处事的最高目标,更我是一路幸运而行的风向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