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月潭》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12 02:1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以及下雨天,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一、以读为本,自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形象,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互相合作,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在自己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以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合理想象,拓展文本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我让学生看图,想象一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也会很美很美?孩子们在文本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有的说:“日月潭的傍晚很美,天上星星闪闪,山上灯光闪闪,水中也是一闪一闪,真迷人。”“大雾天的日月潭又是另一番景象,整个天空一片朦胧,对面的山、水、天空都看不出了。”……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

  此外,实践积累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另一重要目标,它能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日月潭》文字优美,如诗如画,使人入情入境,是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隽文。在教学中,我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教给他们积累的方法,同时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实践运用。相信,学生的“好词佳句锦囊”中也存放了不少的“金子”了。

  本节课环节的设计应该是很清楚的,条理是很明朗的,但是因为离我们这里比较遥远,有的景色学生的体会还不到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5-12 02:18:21 | 只看该作者
《日月潭》课堂小记:
学生:老师,我想问,课文最后说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多游客,我暑假游山玩水时看到的都是人,可前面几段作者怎么把这里写得这么安静这么美,没有一个人啊?

陶老师:好问题,我们都有机会旅游,看到各种美景,有些人眼中看到的只有游客,为什么作者眼中看到的只有美景,对游客一笔带过呢?大家猜猜看

学生:
老师,他一定来了很多次日月潭。有时候人少,看到的景色更好。
老师,他一定因为太喜欢这里了,所以眼里只有日月潭。
老师,他觉得写游客这里就没有美感了,乱哄哄的破坏美景啊。

陶老师:有点接近作者的想法了。你们读过的写景的文章中,凡是写景的高手,他们都懂得“专注的观察与欣赏”。专注到忘掉喧闹、专注到眼中只有远处的山、近处的水,专注到忘乎所以,景情合一。
(板书:专注观察   懂得欣赏   景情合一  )
宝贝们,当你们懂得欣赏美景、专注观察美景时,你笔下的景色之美,才会发自肺腑。



课堂后思:

      这是二上统编语文第四单元《日月潭》一课,在课堂授课的最后,方嘉欣提出的课堂问题。

       由此问题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

1.   以方嘉欣为代表的一部分“善问”小蜗牛,已经在课堂上拥有了宝贵的“提问”勇气。这是无比珍贵的学习素养,善问才能慎思,学问学问,有学就有问。类似方嘉欣这样善于思考和提问的学生,不仅会提问,且能够围绕中心点发散思维来提问,这点在我们大班额授课教学中,尤其重要,一问激起千层浪,一问激发感同深受,课堂中这样敢于提问的孩子,要鼓励和欣赏。但也要注意,还有一部分“瞎”提问的孩子,这类孩子是因为看到老师对善问的孩子欣赏,于是跟风提问,最大问题就是遇到任何问题,没有深入思考就举手问,提出的问题都是“无价值问题”,遇到这样的学生,教师一定要严肃告诉此类学生,没有深入思考盲目跟风的提问,是一种“伪学习”的态度。教师,要善于辨析,真正的善问学生。

2.   方嘉欣的这个问题,反映出其他儿童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缺乏“专注”的观察和“欣赏品味”。

为何有些儿童对美特别敏感,有些则“麻木不仁”。体现在儿童习作中最明显的就是,第一类学生善于“抓住”,第二类学生经常“写不到点”上。原因就是,很多成人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就缺乏“专注观察力”的培养和引导。在生活中,无论是市井生活、还是游山玩水,任何一种生活模式里,都缺乏提升品位的内心鉴赏力。这两类素养,主要积淀和影响。成人非一日之功可以达到,儿童更需要逐步引导慢慢品悟。

谢谢,嘉欣宝贝这么棒的问题,让陶老师也有了更多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9: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