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这一定义也告诉我们习惯具有简单,自然,后天性,可变以及情境性的重要特征。小学低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成长自然水到渠成,相反当投入与收获不成正比时我们或多或少也可在孩子平时的习惯中找到相应的依据。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众所周知被动学习,学习效果往往不如人意,孩子累家长也累,甚至还会影响亲子关系以及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度。那为何不抓住孩子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小学一年级有哪些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我们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必要的品格习惯来一一阐述。
学习习惯:
认真听课的习惯,即学生的思路一直跟着老师的指令走
良好的坐姿和书写的习惯。
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的习惯
早晚刷牙的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
自己整理书包的良好习惯。
品格习惯:
礼貌待人
乐于助人人
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不说脏话的习惯
我认为良好习惯的养成并没有先后主次之分,在特定的年龄段社会便会自然而然地迫切要求我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使我们更好地适应当下的生活环境。就比如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早睡早起的习惯需要养成,不然便会影响孩子听课效果。礼貌待人的习惯也非常重要,特别是男孩,一年级每个班总会有几个用拳头解决问题的小毛孩,因为总是用拳头解决问题他们会被孤立,会被误解,这影响的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友谊,也有孩子对自己,对朋友,对友情的认知。因此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努力。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一口气吃个大胖子,把所有的习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吸收,化为己有,但至少陪伴孩子一直在习惯养成的路上。
二.班级习惯的反馈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努力,班里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自己读书的好习惯等等。但在自然状态下依旧会暴露出一些小问题,如在书写的时候本应专心致志,但是一旦用完橡皮,便会把橡皮或直尺放在手心不停玩弄,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写字过程中,平时听讲也会有类似的情况,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听课效果不言而喻。
三.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家长的积极配合。
老师的正确引导:
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班级内树立榜样不仅是让学生向榜样看齐,对“榜样”自身也何尝不是一种激励。我们在课堂管理中不难发现,表扬比批评更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是培养学生习惯养成的第一步,明确目标不是老师单方面强制布置任务,而是在学生“认同”的前提之下共同执行和监督,这大概就是“教学相长”内涵所在吧!
家长的积极配合:
必要的陪伴
小学低段学生年龄的特殊性要求家长在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应给予孩子必要的陪伴,陪伴的过程既是监督也是共同成长
严格的要求
一年级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不论是在目标的设立上还是在监督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严格要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相信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之下,祖国的花朵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