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家长深刻领会开展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让家长明白孩子需要养成哪些重要习惯。
3、通过学习,让家长掌握一些重要的培养孩子习惯的策略。
教学内容:
使家长了解应该培养孩子哪些好习惯及怎样培养。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让家长掌握一些重要的培养孩子习惯的策略。
教学方式:
讲道理、谈案例、看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你们好。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如何优化孩子的习惯。
“我的孩子不可救药了,我每天都说了他十来遍了,他还是改不掉坏毛病。我都急死了,怎么办啊?”
这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在某次家长会后特意找我求救的话。
我说:“你要想方设法培养他的好习惯,如果光是针对坏习惯每天说他几十遍上百遍,他更改不掉。”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关颖说,我们平时常常看到孩子身上的许多毛病:懒惰、依赖性强、不懂礼貌、任性、乱花钱、学习不专心等等,没有父母不想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毛病,可就是屡说不改,家长越说,孩子越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在教育中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表不治里,没有把劲使在培养孩子的习惯上,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孩子做人,指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做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
二、为何优化习惯
养成教育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质量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还有极个别的单亲家庭和父母在外地工作的学生。而现在的社会思想是一个动态的发展阶段,人们的行为方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非规范性,包括重利轻义、重己轻人等等。中学生作为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知识性青少年群落,他们尚未健全的身心也受到很大冲击。例如爱惜粮食、打饭排队、爱护公物、语言文明、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基础性文明行为,本是中学生应当身体力行的,但是如今不少中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意识和行为减弱了。这种基础文明受到冲击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究其原因有来自社会来自生活的,更多的是属于教育自身。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两个有关习惯养成的事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美国。说的是有一家汽车公司要招工,有一个叫福特的人前去报名,另外还有两个人也去应聘。老板在和每个人谈话之后,还没有最后决定到底用谁。福特认为,另两个人都比自己学位高,自己很可能选不上。这时,老板叫福特进去,说:“我宣布你进入我们公司。”福特问其原因,老板说:“由于你做事认真、细心,很注意小节,所以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大事。”从此,福特工作更加认真、细心,掌握了许多知识和技能,最后自己开了一家“福特汽车公司”,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大亨”。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世界级运动会在日本举行。当闭幕式结束时,令人惊讶的是,一个近十万人的体育场,不管是运动场还是观众席,竟连一片小小的废纸都找不到。这件事,世界各大媒体均有报导,对日本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在我们的天安门广场,一次简单的升国旗仪式之后,满地的果皮纸屑,废报纸、塑料袋比比皆是。不幸的是,这件事也被一个外国记者报导出去,而且还和发生在日本的事件作了对比,对我国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三、养成哪些习惯
初中生在小学阶段已形成了一定的品行和文明习惯,进了初中后,由于心理、生理发生了变化,学习活动、环境也发生了改变,需要重新巩固和有所侧重。中学阶段养成教育的重点是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的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等。
我就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初中生应该养成哪些重要的习惯:
1.文明礼貌习惯——做新时代的绅士和淑女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质量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社会呼唤文明,未来呼唤文明。未来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与这一代人的文明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做人的教育就是从文明习惯的养成开始。文明习惯主要是指人的仪表、用语、待人接物、卫生等方面的习惯。这几个方面都是人外在美的表现。初中学生要注意自己的外部形象,做到仪表整洁、优雅,举止端庄、文明,言谈儒雅、有礼。做到:随手关灯;随手将脏物扔进垃圾桶;在阅览室里看书,看完报刊后随手摆放归位;发现别人的自行车倒了,随手扶起;下雨时,邻居家没有人,随手将其晾晒的衣物收回……这些举手之劳的小事,虽然耽误了自己的一点时间,却使讲文明落到了实处,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给他人送去了方便和温馨,给社会营造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
2.遵章守纪习惯——没有规矩,怎成方圆
三国时期的曹操,军纪如山,不让将士踩踏庄稼。可是有一次,他的马受惊了,踩了一大片庄稼,他要自刎,在将士们的劝说下,他割下自己的一缕头发,在当时已经是一种很重的惩罚了。遵守纪律真的很重要,我们不要过分的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
纪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保障,遵规守纪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条件。任何一个人要自由、幸福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而这种稳定的环境,如果没有秩序和纪律的保证是无法实现的。
曾有一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位化学家回答说:“在幼儿园里养成的守纪习惯。”由此可见守纪习惯的重要性。纪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公共生活中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则。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有助于提高孩子自制力,自觉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坚强的意志质量,也是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条件。纪律由于具有强制性,会“束缚”人,使人“不自由”,初中孩子身处叛逆期,对此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往往喜欢在破坏纪律里找到快乐和刺激,有的孩子抵御不住外界的诱惑及内心欲求而明知故犯。因此,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特别是对自制力薄弱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遵纪习惯的养成,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首先家长要晓之以理:教育学生要遵守国家的各种法律规章制度,否则,违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纪就要受到纪律处分。其次,家长要动之以情,用感情来教育孩子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如课堂一日常规、校园纪律、集体活动纪律等规章制度都是孩子生活、学习的有力保障。第三,父母对孩子的打骂、糟蹋东西、偷窃、扰乱社会治安等不良行为,必须及时提醒,及时批评、制止。要让孩子懂得: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必须遵守纪律。
3.良好学习习惯——优秀其实就是一种习惯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国内外许多的教学研究的统计表明,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而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一个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往往一辈子平平庸庸。中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如果你想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想有效的利用时间,就需要不断的培养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是长期艰苦的脑力劳动,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良好学习的先导。青少年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和作业习惯和课后巩固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提高听讲水平,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更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通过预习,可以作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防止课堂上出现听“天书”现象。
上课前要认真准备好课堂学习用品,把上课用的书、练习本、笔记本和其他学习文具准备好;课堂上要集中精力,认真思考,加强领会,积极发言,做好笔记。
提高作业的质量。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可以加深对知识理解和记忆,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做作业时,先认真作好作业前的准备,认真审题,然后认真做题,争取一遍做对,力求做题速度加快,并能独立检查。作业要工整、简明,条理要清楚,围绕学习的中心内容作课外习题,认真更正错题,还要养成保持作业,以备复习时用的好习惯。
课后要积极巩固,认真复习,实践应用。要认真做好家庭作业,做到自己独立完成,不抄袭他人的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做到问题不过夜,错误及时订正。课后的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步骤来完成:
(1)独立地把老师上课内容回想一遍。
(2)认真看一遍教科书,弥补课堂印象模糊的部分。
(3)整理好课堂笔记,加深笔记印象。
(4)看参考书,使知识向宽度和广度发展。
4.珍惜时间习惯——一寸光阴一寸金
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会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和劳动效率,不会休息就不会学习和工作。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就必须要求孩子能按照身心运行的规律来组织自己的活动,这将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老师和家长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时间是宝贵的,对任何人都是有限而又共同的,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有人计算过,一个人一生按80年计算,学龄前6年,退休后20年,睡眠约18年,剩下的只有36年时间。36年学习要占去七分之一工作约占七分之二,剩下的七分之四,一般由自己支配。要知道孩子学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领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盛年不再来,一日不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深刻内涵,努力培养“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正确处理劳和逸、忙和闲、学习和休息的关系。适当地参加文体活动,养成高雅的生活情趣。
5.勤于劳动习惯——勤于动手,一生无忧
勤于劳动、善于创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基因,中国人民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同样,也因善于创造而成就泱泱文明古国之盛名。历史一路走来,正是由于这样的基因,铸就了灿烂辉煌的历史,也是因为这样的基因,促使着中国人民继续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着。
中华文化历来都对勤劳倍加推崇,“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这句古语便是对劳动价值所作的精妙诠释。劳动不仅能让我们丰衣足食,更事关尊严格体,对人如此,对国亦是。国强民勤,则敌国惧于来犯。人勤且仁,则歹人莫敢来欺。因此,纵使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物质生活已不再那般艰辛,我们依然需要弘扬劳动精神,大到为党和国家事业,小到成就自我,汇聚强大正能量。
劳动可以培养人的吃苦精神,战胜困难的毅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长聪明才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人就是通过劳动创造智慧的,劳动会使学生越来越健康,越来越聪明。劳动能强健我们的体魄,磨练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体力劳动是脑力劳动必要的调节,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劳动能改造我们周围的环境,使我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变得更舒适更美好,更有利以我们成长;
现在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被视为宝贝,视为“小皇帝”,一些活儿,甚至一些简单的小事如扫地、洗碗、洗衣服,都由家长包办,家长只让他们专心读书,能考上大学。无数事实证明,这种把学习和劳动对立起来的观念,有百害而无一利。教师应教育学生如果不走出这一个误区,久而久之,便会养成这些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在家里没有劳动习惯,在学校里自然也不想参加劳动了。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态度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每次劳动都是一次重要的学习、锻炼的机会。孩子劳动后,要及时进行评析总结,指出其优缺点,引导孩子去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要安排孩子一项需要长期持续的劳动项目,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使自己成为劳动最积极的同学。
如今的社会有着科技和商战的激烈竞争,是这些养尊处优的“小皇帝”们难以应付的,只有让孩子们在风雨雷电中锻炼翅膀,磨练意志,学会多种本领,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发展下去。
6.体育锻炼习惯——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父母应该记住这句话:“每天进行运动比每天和牛奶对健康更为重要。”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增强肌肉力量、心肺功能和骨骼发育都非常有好处。那些“豆芽菜”或“小胖墩”的形成除了饮食习惯之外,很多跟体育锻炼有关。有人曾经对10-14岁常参加运动和不常运动的平均高4-8厘米。经常锻炼,除了能让孩子的身体变得健康,还可以增加脑的血流量,供给脑细胞更多的养料和氧气,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而且,体育运动能改善和克服青春期的某些不良行为和孤僻、忧郁的性格,使孩子变得开朗、乐观、意志坚强,善于与人交往,遵守规则,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培养孩子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孩子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让孩子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体育锻炼习惯是终生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是人的素质的保证。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优化习惯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从“小”做起最重要,也就是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家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牢记前人的古训,时时处处用这句话要求和鞭策自己,教育孩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教孩子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良好习惯的好少年。
一般来说,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习惯必然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的形成,这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的根本区别。相对于其他习惯而言,不良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是十分困难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从根本上说,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
1.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对改正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少年期是培养人的自我教育能力的起始阶段,是人的认知倾向和道德质量初步建立并被自己意识到的时期。因此,我们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使他们有自我完善的愿望和信心。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一方面可从理论上讲清培养良好习惯对于一个人顺利成才的重要性,讲清不良习惯的危害,另一方面选择一些为学生所熟知、所崇拜的科学家、文学家从小如何自觉培养良好习惯的生动事例,激发学生规范自身行为的愿望。
2.找准切入点,大目标,小步走
习惯是个大问题,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在幼儿园和小学养成的不良习惯,要想在短期内改掉是不可能的,家长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一是从起始年级抓起。尤其要利用初一年级孩子有信心、有干劲的心理,结合学校管理、学习的要求,注重家校配合,严格要求,强化训练,从孩子入学之日起就将其良好习惯抓紧、抓细、抓实。
二是针对心里特点抓起。对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应掌握好孩子的心里特点,注重沟通的技巧,少说教,多体验;注重针对不同心里特点的孩子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积极心理,养成主动、自信、独立、乐观的性格;注重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积极引导,进行励志教育、养成教育。
三是注重知行合一。良好习惯的培养是“知行合一,逐步内化”的过程。“知”
就是让孩子明白哪些习惯是良好习惯,哪些习惯是不良习惯;“行”就是带领孩子付诸实施,从点滴小事抓起,强化训练,逐步内化,让他享受达成目标的成就感,不断增强完善自我的内驱力、自信心。
3.尊重人格,激发内驱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家长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对于孩子而言只是一种外在的动力,只有启动孩子内在的动力,好的习惯、正确的道德标准才会成为他日常行为的自然表现。
英国的父母尊重孩子的最突出表现是:从不在人前教子,这与中国传统中的“当面教子、背后教妻”有着天地之别。英国人普遍认为,孩子的自尊心非常脆弱,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护、尊重孩子的自尊,保护孩子的“面子”。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是一种捷径和重要途径。国内,家长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呵斥孩子,骂些“真没出息”、“真是笨蛋”、“不争气的东西”等,几乎是司空见惯。
英国的父母认为,这种教育方法,简直就是一种犯罪!因为它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会产生终身性的“自卑症”。我们也发现,西方父母尊重孩子的教育方法,在孩子身上就可以显现:我们看到,西方的孩子们待人接物热情大方,彬彬有礼,遇事不慌,总能开动脑筋想出办法,具有鲜明的独创精神,而且从不“怯场”。这是英国父母长期“尊重教育”的结果。
在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校园内,镌刻着18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约翰·洛克的一句名言:“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这大概就是英国人“尊重教育”的“理论根由”吧。
因此,家长可以利用初中孩子逐步形成的强烈的自尊意识,进行引导教育。家长尤其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家长要以诚恳的态度,恰当的方式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晓之以理,使孩子清楚错在哪里,明白怎样去做。当孩子看到家长态度诚恳,尊重自己人格,就会认真听取家长的教诲,不会产生逆反心理,自觉改正不足。他们也会在别人面前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而努力去改正缺点,激发自己内在优秀质量的潜能。
3.制订考核制度,指导检查督促。改掉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不可能一蹴而成,必须循序渐进,找好突破口,并以适当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在检查中首先可从孩子的寝室抓起,因为寝室就是孩子做事解决问题的一面镜子,穿衣、叠被、洗衣服、打扫卫生……开始时可手把手地教他们,慢慢地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做,而家长每天早晨在孩子起床后、晚上就寝前细致检查;可制订寝室情况定期反馈表,还可制订《寝室考核评分表》,根据不同的管理项目细则记载考核。
4.建立家校联系热线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家庭的教育还必须由学校指导配合。如果学生在学校上课经常开小差,课间抄作业,经常吃零食,放学喜欢与校外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而学校老师不加以监督,那么家长在家做得再好,也将无济于事。因此,可建立家校联系卡,或通过电话、短信和微信等方式与老师联系,争取得到学校老师的指导和配合,密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使学生们彻底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五、总结
培根有言:“习惯是人生的主宰。” 习惯即命运, 成功从培养习惯开始。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人的失败往往由于自己的某种缺陷所致。那么,好的习惯就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钥匙,而坏的习惯是通向失败的敞开的门。健康人生的基础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管是美好的品德,还是较强的学习能力,一切都基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良好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一竿子插到底,切不可“前紧后松”,父母要不怕反复。为了孩子的学习和一生的进步,家长朋友吗,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六、课后练习
孩子好习惯培养的时候,总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疑虑,家长朋友们,如果您的孩子在好习惯养成的同时,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那么,您会放弃自己最初的选择吗?您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同时,您会让自己不断地坚持下去,遇到困难也不退缩吗?您会独自承担还是会选择一定的咨询对象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