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课堂上我讲授的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的含义”。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了解每个事例的表达顺序。本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通过让学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明白了作者的观点具体指什么,“?”指的是“!”指的是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对于作者的观点,能联系下文的三个事例,明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二、关注学生的学情,突破重难点。接下来学生与文本对话,思考这三个事例能否能证明课文的主要观点?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学生回答不出来。我随即换了一个问题“联系前文作者提出的观点,再看看三个事例有什么共同点?”问题难度降低了,学生明白了三个事例的共同点,进而明白了科学家能从细微的、常见的现象中发现别人观察不到之处,在不断发问的过程中,显现出他们善于思考的品质,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显现他们追求真理的恒心与毅力。接下来学生细读三个事例,找到事例中现象、问题和发现的真理。一个小组的学生站起来回答,得很全面。再接下来发现三个事例的表达顺序,学生也轻松理解了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发明或发现。我又强调了这三个事例与作者表达的观点是有一定的联系的,突破了重难点。
三、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除了每个环节的默读,当理解一个问题,及时请学生读一读,都增进了学生对文本的了解,这一点也非常好。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第一自然段的学习,“真理”具体指什么,没有细讲,下一节课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