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7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班主任工作心得 好习惯成就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8 09:0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那么,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认为教师讲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条理要分明,方法要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其次要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好数学的保障。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儿,也能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新鲜的事物,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儿中获得知识呢?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我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例如,在上《认识钟表》这节课时,我给孩子拿来钟表,以游戏的形式演示:1号起床的时间是7:00,2号将时针和分针拨到该时位置,让学生变换着来演示。这样,学生既能准确认识了时间,又能学会思考,还能亲自动手。动起手的孩子们显得格外积极,也逐步地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4-28 09:40:05 | 只看该作者
看见最好的自己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还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在我看来,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今天在这里,我不想用那些华丽的词藻去描述读书的美好和意义,只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成长故事。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因为初登讲台,虽然满怀激情,但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堂上该讲什么,讲多少,所以特别希望老教师给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能“立竿见影”的做法或模式让我们参照。这样做果然省劲,一切都不必费心,教材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后练习的安排等等,一切都照老教师的去做,无从下手的困扰没有了,每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感觉是那样的轻松,那时的我以为教学就这样简单、容易呢。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了无趣味,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较认真地听讲之外,其他学生表现出很淡漠的样子,当我提问问题的时候,下面几乎都是一片沉默。看到这样的情况,我越来越担心,坐立不安。于是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解: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效果却差这么多?我们的组长马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教师和教师不同,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其实,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别人的教案和课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教学还是得有自己的东西啊。”一席话说得我茅塞顿开。

我仔细地比较了一下与老教师的差异:老教师们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预见性;他们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详略得当;他们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始终在前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学起来轻松,掌握起来也不感到困难。通过对比,我终于明白,干工作只凭热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仅靠简单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学规律,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不学习,心灵之泉就会枯竭,工作也就无“心”可用。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实践。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我翻阅了小学数学的教材,了解所教课程在小学数学中的位置,及其与前后知识的关联;同时我注重搜集名家著作,观摩名家课例,认真查找着自身的不足。通过一段时间自己的摸爬滚打,教育让我们的生命成为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航程;爱孩子吧,做一个享受教育快乐的教师;爱书吧,是书带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和教育的智慧。和书对话,我知道了应如何对待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和书对话,我领会了应如何运用书中的理念和方法……它多么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干渴的灵魂;它又多么像指路灯,消除了我的苦恼与困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如果没有书香滋润,我们的生命将是何等乏味,我们的教学将是何等的死板与无趣。只有经过书香的沐浴与熏陶,才能充实丰盈我们健康的生命和一颗恒抱希望的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朋友们,让我们畅饮这“源头活水”,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让我们在学习中不断的进步与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4-28 09:40:14 | 只看该作者
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

不经意间在书店遇到了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写的《静悄悄的革命》。仔细拜读后,发现日本的教师和我们很相似。他所倡导的润泽的教室正是我们此刻在发奋的目标,里面提到的一些教师的惯用语在我身上也能找到。不一样的是他们反思研究后的成果,我们远不可及。

日本发达的原因就是政府、社会、百姓对教育重视,日本课改的实施早于中国十余年,80年代初期,日本就有一大批的学者致力于教育改革,那时的中国恢复高考不久,进入90年代像佐藤学等一大批教育家、学者拥有了自己的教育理论,并在全世界加以推广。

从《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发现佐藤学先生在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就是透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的工作是复杂的工作。教师自身对于这种复杂性是否有充分的认识还很难说。一方面,多数教育学专业的学者把教师的工作看得过于简单,更不用说教育行政人员、大众媒体的有关人士等行外人的看法了,他们认为教师工作谁都可以胜任。正因为有这样根深蒂固的看法,所以教师的工作一向不为人们所理解。基于这种不理解,而卷起了对教师不信任的旋涡,大家都要求学校进行改革。而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误解了学生的愿望,学生需要的是“能从容平和地、安心地学习的学校”,而不是“一切都明确规定、热热闹闹的学校”。尽管如此,仍然有不少教师面对着工作的困难,倾听着学生无声的语言。他们尽管知道这是对谁来说都不好做的极为困难的工作,但仍然持续地努力着,为的是让学生的学习能够丰富起来,哪怕是丰富一点儿也好。

在《静悄悄的革命》中,佐藤学先生提出要构筑“相互学习的关联”,构建以“主题、探求、表现”为单位的“登山式”的课程,实施以“应对”为中心的教学,开展“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性学习,营造“相互倾听的教室”。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是源于佐藤学先生对“学习”一词有深刻的认识。

佐藤学先生个性强调老师的倾听。提出作为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多说更重要。构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持续专心专意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对应,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是的,学生之间的倾听,在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其中教师要相机介入,引导学生彼此的沟通和相互的明白,学生的相互倾听始终伴随着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倾听。那种仅仅接收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有利、有用的信息的“假意倾听”,实际上心里是容不下学生的,甚至扭曲了学生的真实的想法。我作为一名小学低段的教师,对我来说学会倾听更为重要。低段的学生本来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所以更应该学会倾听。

佐藤学先生也把倾听学生的发言比喻成接住学生的“球”,他说“未能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如果持续的话,那些投不好球、投偏球的学生就会变得厌恶投球,甚至还会厌恶他们自己。结果,仅仅只有那些擅长事先了解教师棒球手套情况的学生,才能瞄准教师准备好的手套位置把球投过去。当然,明确地控制教学的进程是教师必要的工作,而在此这上首先让教室里的“投球”成为愉快的事情,不是更加重要吗?再说深一步的话,不擅长接球的教师,应当专心一意的对待学生,去接他们的每一个球,重视他们的每一个球,而不是以为只有按自己的教学计划上课才是上课。”

这种以倾听为基础的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就是佐藤学先生所言的“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既包含了“量体裁衣”般的学生个性,又包含了“交响乐团”般的相互作用,息息相通的润泽的教室才能生成。佐藤学先生务实、深刻的观点让我油然而生钦佩之情。他给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告诉我们当教师必须要做个有心人,启发我们多去关注在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不应该“视而不见”的问题,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反省、改善。在我们没有力量改善很多的状况下,哪怕改善一点点,也是我们的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5: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