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1年中考复习|专题14 文言文课内及课内对比阅读(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7 08:5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例【八】(2020·湖北十堰)阅读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滴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磋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优,退亦优。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臆!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B.郁郁青青(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C.樯倾楫摧(摧:倒下)                    
D.进亦忧(进:指上文“居庙堂之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词语意思的能力。其中C项有误,“摧”是“折断”的意思。故选C。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尤其要注意句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的翻译。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的意思。
3.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即入正题。“谪守”二字,点明重修岳阳楼一事和作记缘由。 
B.第2段描写洞庭湖“胜状”,以“然则”一转,提出“异”字,开启下文。 
C.3、4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抒发“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D.第5段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A项有误,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故“‘谪守’二字,点明重修岳阳楼一事和作记缘由”的表述错误。故选A。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也是他格守的人生信条。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谈谈范仲淹是如何实践的。 
(阅读链接) 
公天性喜施与,人有急,必济之,不计家用有无。既显,门中如贫贱时,家人不识富贵之乐。
【答案】范仲淹乐善好施,帮助他人不计较自己得失;显贵时自己及家人依然保持清廉俭朴的生活作风;这种扶危济困清正廉洁的品质,正是他对先忧后乐的政治主张的实践。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一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之后的精神。在链接材料里,范仲淹无论是贫困时还是发达后,都会先考虑帮助他人,不考虑自己的生活处境,这正展现了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政治抱负。范仲淹天性喜欢赠与,别人有急用,一定帮助他,不考虑家里的用度是否足够。发达之后,家里还像贫困时一般,家里的人不知道富贵的快乐。据此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并忘了 ,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
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范仲淹天性喜欢赠与,别人有急用,-定帮助他,不考虑家里的用度是否足够。发达之后,家里还像贫困时一般,家里的人不知道富贵的快乐。


例【九】(2020·湖南常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百里奚举于市     愿为市鞍马
C.必先苦其心志   其喜洋洋者矣                    
D.征于色    天山共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项,意思相同。介词,均为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的意思;B项,前者,名词,市场的意思;后者动词,买的意思;C项,前者代词,他的意思;后者代词,那的意思;D项,不同,前者,名词,神色的意思;后者名词,颜色的意思。故选A。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用“/”画两处)。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答案】然后/知/生于忧思而死于安乐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的能力。划分文言语句的节奏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基本依据。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题中句意为: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据此断句为:然后/知/生于忧思而死于安乐也。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答案】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其要注意句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的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所以,用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同“增”,增加。
4.请以课文《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为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
【答案】“生于忧患”的意思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陈胜、吴广出身低微,在戍守渔阳途中遭逢大雨,困于大泽乡,在逃亡也是死、起义也是死的境遇中,选择了为国事而死,最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如果不是“苦秦久矣”,如果不是身处绝境,就没有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先解释“生于忧患”的含义,再结合《陈涉世家》课文内容来说明陈胜、吴广起义是怎样体现“生于忧患”的,围绕陈胜等人戍边时期,按照秦朝的法律都会被处死,在秦的残暴统治之下,在这样的忧患之中促使他们揭竿而起,向死而生,创立了张楚政权,点燃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
【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例【十】(2020·湖南株洲)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①峰回路转            回:挺拔            
②太守自谓也        谓:对…说
B.①云归而岩穴明瞑      瞑:管暗            
②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C.①泉香而酒洌          洌:清              
②杂然而前陈者      陈:摆开
D.①而乐亦无穷也        亦: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不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辨析能力。A项有误,其中第①句中的“回”是回环的意思;第②句中的“谓”是称呼的意思。故选A。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案】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尤其要注意句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的翻译。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从”,跟随;“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答案】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民之乐,与民同乐的志趣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中可知,作者以文记乐,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例【十一】(2020·吉林长春)阅读下面的课内文盲文,完成问题。
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答案】①洗;②旁生枝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①的意思: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其中“濯”是洗的意思。句②的意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其中“蔓”,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蔓的意思;“枝”长枝节的意思。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答案】 D
【解析】(7)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的辨析能力。其中D项有误,借物喻理就是通过对某一事情的描述、 概述,归结出其中的特征或意义,用来解释某一客观存在的道理,本文属于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二者本质不同。故选D。
3.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分号可以分割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 在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分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在“菊”和“莲”之间用分号,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在“牡丹”后面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据此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 (感叹词, 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例【十二】(2020·吉林)(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中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倭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宋或北宋  文学家或政治家或史学家(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     )         
(2)佳木秀而繁阴   (      )
(3)负者歌于途     (     )         
(4)树林阴翳       (      )
【答案】(1)意趣,情趣;(2)茂盛;(3)道路或路途;(4)遮盖或遮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1)的意思: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其中“意”是情趣的意思。句(2)的意思: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其中“秀”是茂盛的意思。句(3)的意思: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其中“途”是道路或路途的意思。句(4)的意思: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其中“翳”是遮盖或遮蔽的意思。
3.依据图示,完成以下任务。
(1)“环滁皆山也”中的“环”和“皆”写出滁州地域环境怎样的特点?

图片

(此图依文意勾画,非实际地图)
【答案】滁州周围群山环抱;环绕滁州的都是山;滁州四围多山;亦可答“滁州处于盆地中”或“滁州处于山地央”。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环滁皆山也”一句说明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其中“环”,环绕
的意思。“皆”,都的意思。这两个字写出了滁州的地域特点是周围群山环抱的(环绕滁州的都是山)或“滁州处于盆地中”或“滁州处于山地中央”。
(2)远望琅琊山,特点鲜明,请概括成四字短语填写在方格中。
【答案】蔚然深秀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从文中“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一句分析,作者描述了
这样的景象: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故可知这是从“远望”角度看琅琊山,其特点可以从
这句话提炼出,即“蔚然深秀”。
4.阅读本文,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概括,这是一座怎样的亭子?
例:从“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可见,这是一座“友情(谊)之亭”。
【答案】示例:①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造型奇巧之亭”;②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可见这是一座“山水情趣之亭”;③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可见,这是一座“太守之亭”;④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可见,这是一座“醉翁之亭”;⑤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环境优美之亭”;⑥从“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奔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见,这是一座“宴饮之亭”(或“欢乐之亭”);⑦从“醉能同其乐"可见,这是一座“与民同乐之亭”。(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主要内容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观察例句,从内容上看,主要写了对亭子的介绍、评价及感悟。其句式特点是“从+原文语句+可见,这是一座“某某之亭”。据此仿写即可。
5.文中写景、写滁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
【答案】写滁州风景优美,是为写太守与百姓出游作铺垫,写滁州百姓出游是为写太守作铺垫,说明此地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和乐,这是太守励精图治、治理有方的结果,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1)文章第一二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滁州美丽的风景,第三段写滁州人出游时的场面:非常的热闹、和谐、快乐。第四段写宴会散去,滁州人跟随太守归去。(2)结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知,正是因为滁州风景优美,所以太守和滁州人才出游赏景,所以写滁州风景优美,是为写太守与百姓出游作铺垫。(3)结合“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可知,滁州百姓愿意并且能够跟随太守出游,享受出游的乐趣,基础必须是百姓生活的比较安定、快乐,甚至富足,这暗示了太守的治理有方,而滁州百姓能够快乐的出游、能够参与到太守的宴会中来,说明百姓非常爱戴太守。故写滁州百姓出游是为写太守作铺垫,说明此地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和乐,这是太守励精图治、治理有方的结果,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需要准确组织语言。
【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例【十三】(2020·辽宁朝阳)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1—4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日光下澈               (2)俶尔远逝      
【答案】①穿透  ②忽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1)的意思:阳光直照(到水底)。其中“澈”是透过、穿透的意思。句(2)的意思: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其中“俶”是忽然的意思。
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                 
B.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C.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为”意思的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为”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例句句意为: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为”是“成为”的意思。A项句意为:为住宅的华丽。“为”是“为了”的意思。B项句意为: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为”是“向”的意思。C项句意为:扰乱他的所作所为。“为”是“行为”的意思。D项句意为: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冲击的地方,冲走沙子成为沟坎洞穴。“为”是“成为”的意思。故选D。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尤其要注意句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的翻译。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斗”是名词活用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是名词活用状语,“像蛇一样蜿蜒爬行”。
4.作者的情感由快乐变为凄苦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柳宗元遭贬谪,寄情山水,看到小石潭的美景,心情愉悦;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景物描写及写作背景分析。作者笔下的小石潭,被人遗忘于荒野,但小石潭的优美纯净的景色,让作者感到了快乐,但因小石潭四周寂静无人,环境过于凄清,这不禁让作者想到了自己的遭遇,于是又触景伤情,暂时获得的快乐就被自己内心的痛苦、烦恼所代替了。据此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环珮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 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 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例【十四】(2020·辽宁大连)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则有去国怀乡        
(2)满目萧然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答案】(1)国都 (2)的样子 (3)探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1)的意思: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其中“国”是国都的意思。句(2)的意思: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其中“然”是……的样子意思。句(3)的意思: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其中“求”是探求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答案】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壁。(或皎洁的月光一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人水底,像沉潜的玉壁。)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尤其要注意句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的翻译。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金”理解为“像金子一样”,“璧”理解为“像玉壁一样”的意思。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设问,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设问,以问答的形式对“先天下之忧面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起突出强调作用,同时,运用设问可起过渡作用,还能引起读者对下面内容的注意和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句子的意思是“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从句意可以知道,该句自问自答,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以问答的形式对“先天下之忧面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起突出强调作用,同时,运用设问可起过渡作用,还能引起读者对下面内容的注意和思考。
【参考译文】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04: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