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21-4-27 08:43:11
|
只看该作者
【九】(2020·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曾不若孀妻弱子。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的“若”的意思是“好像”。A项,“若”是“你”的意思;B项,“若”是“如,比得上”的意思;C项,“若”是“好像”的意思;D项,“若”是“如果”的意思。故选C。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蜓前行,时隐时现。
B.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蜿蜒排列,像蛇那样在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句中重点词:西南,向西南。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灭,暗,看不见。因此,句意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故选A。
3.下列对选文写景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描述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移步换景,逐一显现。
B.描写小石潭以及周围的景物——由远及近,定点观察。
C.描写露出小石潭水面的石头——抓住特征,细致描绘。
D.描述小石潭环境的清冷幽寂——景中传情,情景交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分析能力。其中B项有误,描写潭水及游鱼的顺序是由远及近,观察的角度是定点观察。故选B。
4.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明写了游鱼活泼,暗写潭水清澈,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了暂时的快乐。
B.“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既状写了青树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机盎然。
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出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也随之而去。
D.选文句式灵活多样,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富有韵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结合全文内容分析,C项有误,“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这句话写出作者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这一事实,但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抑郁之情并没有消失。故选C。
【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十】(2020·山东德州)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雾凇沆砀( )
【答案】(1)消失(2)白汽弥漫的样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句(1)的意思: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是“消失”的意思。句②的意思为:冰花一片弥漫。“沆砀”是白气弥漫的样子。
2.划线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
【答案】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解析】(2)本题考查写景的方法。本句在写景顺序上很有特色:采用了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另外,句中“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均是粗线条勾勒事物的形状和大致的轮廓,这是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写出西湖雪后雾气弥漫,天地一白的景象,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将这两个方面总结概括出来即可。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十一】(2020·山东临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拔之。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尉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不胜、守丞死、陈胜乃入据陈。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①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馀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②,自为树党③,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④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⑤,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⑥,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七)
【注释】①张耳、陈馀:魏国名士,秦灭魏后改名换姓逃到陈地。②立六国后:扶持六国国君的后裔。③树党:培植党羽。④与:跟随,朕合。⑤交兵:军队交锋。⑥亡而得立:灭亡后得到复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发闾左戍渔阳 发:
(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比:
(3)自树党,为秦益敌 益:
【答案】①征发 ②等到 ③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句(1)的意思为: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其中“发”是“征发”的意思。句(2)的意思为:等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大七百辆。其中“比”是“到”的意思。句(3)的意思为:自己培植党羽,以此为秦王朝增加(树立)敌人。其中“益”是“增加”的意思。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为坛而盟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①死则举大名耳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①据咸阳,以令诸侯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D.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理解句意,辨析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句子的翻译可知:A项,前者是连词,表承接关系;后者是连词,表转折关系。B项,前者是副词,就,便的意思;后者是动词,用于加强判断,就是。C项,都是表目的连词,“来” 的意思。D项,前者是副词,于是的意思,后者是副词,竟,竟然的意思。故选C。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据此划分即可。句意为:如今您冒万死的危险起兵反抗的,目的就是要为天下百姓除害啊。现在您才到达陈地即要称王,是向天下人显露您的私心。故句子划分为: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
【答案】陈胜起义军已进入陈地,张耳、陈馀便甘往陈胜的驻地通名求见。陈胜一向听说他俩很贤能,故而非常高兴。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句中关键实词及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既,已经;诣,到;谒,拜见。
5.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张耳、陈馀所说的“帝业成”条件的一组是( )
①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 ②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 ③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④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 ⑤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 ⑥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张耳、陈馀的语言描写“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 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 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意思是派人去扶立六国国君的后裔,替自己培植党羽,以此为秦王朝增树敌人。秦的敌人多了,兵力就势必分散,大楚联合的国家多了,兵力就必然强大。这样一来,在野外军队不必交锋,遇到县城没有兵为秦守城。铲除残暴的秦政权,占据咸阳,以号令各诸侯国。灭亡的诸侯国得到复兴,您施德政使它们服从,您的帝王大业完成了!。据此可知:第⑥句与“帝业成”无关,而是陈涉自立为王的一个结果陈述,因此,排除B和C两个选项。第①句是张耳、陈馀劝陈胜不要称王“秦王朝暴乱无道,兼灭别人的国家,残害百姓。而今您冒万死的危险起兵反抗的目的,就是要为天下百姓除害啊。现在您才到达陈地即要称王,是向天下人显露您的私心”,这句话说明张耳与陈馀劝陈胜不要着急称王,与“帝业成”的条件无关。据此排除A。故选D。
【参考译文】
秋季,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在蕲县聚众起兵。当时,秦王朝征召闾左贫民百姓往渔阳屯戍守边,九百人途中屯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是屯长。恰巧遇.上天降大雨,道路不通,推测时间已无法按规定期限到达渔阳,延误戍期,按秦法规定,一律处斩。于是陈胜、吴广趁着天下百姓(因秦)愁苦怨恨,就杀掉押送他们的将尉,召集戍卒号令说:“各位都已经延误了 戍期,应当被杀头。即使不被杀头,因长久在外戍边而死去的人本来也要占到十之六七。祝且壮士不死就算了,要死就图大事!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众人都响应他们。
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号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巡行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侄赞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胜,被人杀死了,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
陈胜率义军已进入陈地,张耳、陈馀便前往陈胜的驻地通名求见。陈胜一向听说他俩很贤能,故而非常高兴。恰逢陈地中有声望的地方人士和乡官请求立陈胜为楚王,陈胜就拿这件事来询问张耳、陈馀的意见。二人回答说:“秦王朝暴乱无道,兼灭别人的国家,残害百姓。而今您冒万死的危险起兵反抗的目的,就是要为天下百姓除害啊。现在您才到达陈地即要称王,是向天下人显露您的私心。因此希望您不要称王,而是火速率军向西,派人去扶立六国国君的后裔,替自己培植党羽,以此为秦王朝增树敌人。秦的敌人多了,兵力就势必分散,大楚联合的国家多了,兵力就必然强大。这样一来,在野外军队不必交锋,遇到县城没有兵为秦守城。铲除残暴的秦政权,占据咸阳,以号令各诸侯国。灭亡的诸侯国得到复兴,您施德政使它们服从,您的帝王大业就完成了!如今只在一个陈县就称王,恐怕会使天下人斗志松懈了。”陈胜不听从这一意见,即自立为楚王,号称“张楚”。在当时,各郡县的百姓都苦于秦朝法令的残酷苛刻,因此争相诛杀当地官吏,以响应陈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