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8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收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5 10:3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迎江区读书漂流活动第二次来到我校。《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下面,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句话一下子吸引了我。读完这本书,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的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首先,我为雷夫老师所做的一切深深感动。感动于他用爱心和智慧为孩子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天堂,他以创新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佩服雷夫老师无论在语文、数学、社会、自然、体育、综合活动,甚至班级管理,他总会有独特的创意,让孩子们喜欢它,爱上它。他让孩子们大量阅读,“阅读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最乐此不疲的一个活动。”孩子们借由阅读及观赏伟大的文学作品及影片,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他的少年创作计划成为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他创造各种有趣的游戏,使学生因此爱上数字和数学,勤勉、思考和快乐融为一体;他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带领学生出外参观,欣赏电影、组建乐团,排演莎士比亚戏剧,使他们享受艺术的魅力,享受追寻完美的过程;最特殊的是,他们透过教室内的一套经济体系学习如何处理金钱。可以说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他用“心”在做着教育,在不断创造着教育的奇迹。

其次,我发现雷夫老师很懂得教授方法,让孩子懂得学习,他特别重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学习。在他看来,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一名高年级段语文老师,可能更多的也是在思考怎样的阅读方式是适合学生的最佳方法,怎样的阅读评估是最佳的。而雷夫老师他做得更为细致:他从为孩子选择读本,帮助不会阅读的孩子,用孩子们在发自内心阅读时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来衡量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使热爱阅读的孩子能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最后,我认为雷夫老师是一位非常执着、非常专注、非常有奉献精神的老师!一个教师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教学,并且将这种专注视为是正确前进方向的指引的话,那么这位教师已经超越了这个单纯的职业,而将其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并且将这种精神转变为了自己的信仰。雷夫老师爱教师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他将爱付诸于行动中,将学习与生活接轨,不计较于“得与失”之间的平衡,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了乐趣。凭着执着的爱,雷夫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这群孩子已经在不断地磨炼中褪却羽翼,幻化为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可爱活泼的‘天使’!”

面对雷夫老师,我自叹不如。我曾经打算在班上办一个像样的图书角,让孩子们自我管理,让他们既能从中享受阅读的快乐,也能品尝服务于人的乐趣,可是因为我缺少实施性的指导方法,致使图书角流于形式,许多书籍无人问津;我曾经想每天坚持留出十五分钟给学生作为阅读训练的专用时间,可是因为各种作业甚至赶不上教学进度,我只有放弃这一想法来给课堂教学让路;在指导学生的写字方面,我曾计划每月在全班范围内举行一次写字比赛,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又可以提高写字速度与质量。可是因为时间冲突,计划没有一如既往实施下去……说起这些放弃,我有太多的理由和无奈,可是静下心来思量,这些理由又怎能算是“理由”。

掩卷沉思,《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与其说是一部教育专著,不如说是一份心灵的鸡汤。它如同教育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探索、坚持,让我们在寻觅理想与现实之间平衡点的线上划出一个起点,又标明了终点站的存在。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和儿童观,我将努力以“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为目标,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不断地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我相信,只要拥有智慧、爱心、坚持,奇迹就在眼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4-25 10:38:01 | 只看该作者
华中路第二小学 刘彩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 23: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