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本课堂【案例:一年级下期数学课《认识人民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16 13:0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认识了人民币。)

老师:这么多人民币,好乱哪!请同学们给他们分分类吧!

(学生用学具进行分类整理。)

老师:谁来说一下你是怎么分类的?

学生:我是按照纸币和硬币进行分类的。

老师:纸币有哪些?你来说,我来摆。

学生:纸币有1元、5角和1角。

老师:硬币有哪些呢?

学生:硬币有1元、1角、5角、5分、1分、2分。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将人民币教具摆成两组。)

老师:这是按照什么进行分类的?

学生:这是按照纸币和硬币分类的。

老师:这是他们的材质。按照材质,我们就把人民币分成了纸币与硬币。(板书:纸币  硬币  材质)

老师:还有其他不同的分类方式吗?

学生:我是按照纸币与硬币进行分类的。

老师:和他一样,你也是按材质进行分类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分类方式呢?

学生:我是按照大小进行分类的。1元比5角大,5角比1角大,1角比1分大。

老师:你很爱思考!但这不叫分类,叫比大小。(稍停)同学们都想一想,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

(一名学生怯生生地举起了手。)

学生:老师!我将人民币分成了元、角、分。

老师:哦,怎么个分法呢?你上来摆摆看!

(学生到黑板前将学具人民币按元、角、分摆成三类。)

老师:请你再和大家说说你这样摆的结果吧!

生:我把人民币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元,有1元纸币和1元硬币;第二类是角,有5角纸币、5角硬币、1角纸币和1角硬币;第三类是分,有5分硬币、2分硬币和1分硬币。

师:说得非常有条理!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学生鼓掌)请同学们看,这位同学按照元、角、分的分类标准,将人民币分为了三类,有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什么吗?

学生:价钱。

老师:不对!

学生:价格。

老师:也不对!

……

老师:请同学们再仔细想想,1公里、1小时、1米,这些1后面的公里、小时、米被称为1的……

学生:单位!(声音洪亮)

老师:那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什么?

学生:单位!

老师:对!这样,我们按照人民币的单位就将人民币分成了3类。

(板书:元  角  分  单位)

老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板书,刚才我们对人民币进行了分类。我们研究出两种分法,一种是按人民币的--材质(学生说)来分,分为--硬币和纸币(学生说);另一种分法是按人民币的单位(学生说)进行,可以分成元、角、分(学生说)三类。

……

老师:请同学们听!谁来了?

(学生立刻双手抱臂坐端正,支起耳朵认真听。老师播放音乐,音乐声中小猴子的声音响起,小猴子说出了自己开超市的信息,引出了下面的实践运用环节。)



我很欣赏这个教学案例,是因为课堂中授课教师的语言。既有文科教学的温度,又不失理科教学的严谨。

我想先说说目前很火的教育:生本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宗旨,“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致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学生为主体”是生本课堂。

     在这个理念的支撑下,评价一节好课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再简单直接些就是课堂上是否是学生说的多参与的多展示的多,也或者是一节课中老师似乎话越少越成功。生本位,似乎成了大家评价一节课唯一标准。在这个评价标准下授课老师说话也越来越谨慎,字斟句酌,惜字如金,生怕一不小心“越界”、“喧宾夺主”了。

的确,一节好课,绝不是老师教的精彩,而是学生学的精彩。这里,老师少说不等于不说,该说的时候还得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老师什么时候开口说,说些什么呢?这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1.学前说:明确任务,调动兴趣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发起者。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向互动的过程,老师首先应该是学生学习任务的布置者。无论什么样的学习任务,设计多么巧妙的表现形式,都离不开老师的语言表达,这时候,老师必须要说,而且应以明确要求,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为主。“这么多人民币,好乱哪!请同学们试着用学具给他们分分类吧!”前一句作铺垫,后一句明任务,言简意赅,祈使的语气调动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参与热情。

2.学中说:教给方法,点拨引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学习的方法是自己的首要任务。这时候,教师要开口说,以便“授人以渔”。“请同学们再仔细想想,1公里、1小时、1米,这些1后面的公里、小时、米被称为1的……”“那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什么?”很明显,学生学习遇到了思维“高点”。在两个学生都回答错误,学习陷入僵局的时候,老师没有急于告诉学生标准的答案,用旧知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单位”。这里,循循善诱,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学后说:总结评价,纠偏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判者。生本教学,教师不再是定型知识的传声筒,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思、多做、多说,但老师也绝对不能被“尊重学生”所绑架,变成学生学习“成果”的盲从者,对学生的学习一味地说好,而是给予准确的评价:错就是错,对就是对,有偏颇就是有偏颇,不准确就是不准确,不能模棱两可。这个案例中,老师非常坚定地对学生说出了“不对”,非常可贵!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少能听到老师敢否定孩子的想法了,在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理念下,学生似乎说什么都是对的,美其名曰,保护孩子的思考参与的积极性。这是一种怪现象,造成了很多孩子的是非不分。另外,老师的评价也很精准,像“说得非常有条理!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评价有针对性,夸赞也师出有名。学习结束,老师和学生一起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总结与强调,增进了学习效果。

4.适时说:组织课堂,营造氛围

教师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全程组织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总指挥”。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状态。一节课40分钟,学生难免有疲惫跑神的时候,低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在这节课中,老师就很巧妙地利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辅助于多媒体等手段,成功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又一轮学习兴趣。同时,这位老师表情丰富,眼睛里始终关注着学生,语调语气都极富感染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总而言之,“教”只是实现“学”的一种服务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教师选好说话的时机,发挥说话的魅力,才能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教之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08: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