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老师读书笔记 读《我的魔力语文课》之“作文”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16 08:1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了看图写作后关于看图写作的作文,以前认为这类作文主要是低年级的专利,看完书后,发现看图写作类的作文同样是中年级的训练科目。那么对于周年级的看图写作类的作文,我们要更注重细节的处理,细节决定写作品质。在指导学生写看图写作类作文的时侯,要做到:一、中年级的学生不只是看图上有什么,而是应该把图上的人物,物件等罗列出来,在看图的过程中找出图中的一些细节,在教学中,可以用三种方法让学生去寻找细节:第一是指引法,第二是竞赛法,第三是观察法。通过发现画面内容的细节,可以培养与提升儿童看图的能力。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看图的趣味性,也可以让孩子在不断发现的过程中产生惊喜的体验走进画面。二、指导孩子细节合理的安排其中。孩子在观察完图片后却不能联系起来,在写作时应该指导学生把观察发现的细节做恰当的设计,把这些细节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串联起来,合理顺畅的安排在作文之中。三、放大细节,重点描写。在写作中,如果只是简单的把细节描写出来,那样作文便没有了重点,在教学写作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最有兴趣的一个细节,把这个细节放大,进行详细的描写,通过细节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画面内容流露出的情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4-16 08:12:10 | 只看该作者
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许多孩子一提到作文,肯定是一个脑袋两个大,往往是坐在那里挠破头皮半小时写不出两行字。但是老师又说这个作文很重要,考试中占比例很大,一定要写,而且一定要写够字数,这可难坏了不少,想写好作文,却缺少方法的一群孩子们。想想也是,一个学期八篇作文,就这样的练习频率,还有老师几乎古板、教条的作文评价体系,想让学生轻松、高质量的完成一篇作文真的不容易。就拿我们的生字还是,一个学期要写那么多篇,先认读、再抄写,然后听写等等各种形式的检测手段,到期末还会有那么多的生字出错,更何况一个学期只有八次,八篇作文呢?  正当我也在苦苦追寻破解之法时,我找到了一本关于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书----《百字作文的神奇魔力》。

这是一本很有特点的作文辅导书。何捷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了百字作文教学理念,精心编写出了这本旨在传授写作技巧的作文辅导用书。本书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为什么要写百字作文,百字作文的优点有哪些,还有如何写百字作文和如何写出更好的百字作文三个层次进行系统阐述。

首先百字作文,“百”是短的代名词。百字作文就是鼓励学生用两三百字,即兴、及时地将自己每天的烦恼或快乐、新奇的发现、一段“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幽默文字、随机发生的精彩事件、最真实的感受等记录下来。它的优点就是短小精悍、布局形式、新鲜及时、便于拓展。为了保证孩子写百字作文能坚持下来何老师总结出来“治病”的四大法宝:“达尔文丸”、“鲁迅冲剂”、“蒲松龄口服液”、“李贺胶囊”,还创造各种机会,让每个孩子收获成功,写作更加轻松。写作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写百字作文的途中你会遭遇“李鬼”、“杰克的烦恼”等,何老师都有妙招将其一一克服。第二如何写百字作文,何老师从如何巧拟题目、整理素材、哪些事可以入文、把观察所得转化成习作素材、寻找新素材的方法等等,在再加上学生真实的写作案例和何老师精彩的评语,读来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惊呼原来写作文也可以如此简单。第三如何写出更好的百字作文呢?不着急,何老师自有妙招。想让孩子写出好的作文,就要让孩子保持写作的兴趣,何老师把孩子写作视为“小鸡吃米”。老师或家长要先学会撒“米”,撒下“米”后,还要让小鸡争“米”,最后争取让小鸡学会自己找“米”。让孩子在生活中四处搜罗素材,长期坚持,自然作文水平那一定如坐上电梯一样蹭蹭往上升呀!不要着急,写完之后还要能修改,“好文不怕百回改”嘛!

掌握提高写作的水平的方法不是唯一的目的,当你用笔记录下日常学习、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时,你会发现你也正在进行着一项很有意义的工程-----守护童年,你的一篇篇作文就是你童年的百宝箱。还在等什么,赶快拿起你的笔来记录下你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你的坚持动笔写作成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成为一种日常。这样你会发现作文,原来这么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5: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