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板书“陈”:“陈”字的左边一个耳朵,请同学们拽住自己左边的耳朵,你就能看见东面了。这样你就不会把“陈”的右边写成“车”了。跟我打个招呼吧!
师指名:初次见面,认识你很高兴。
生:初次见面,认识你也很高兴。
师:用了一个“也”字,不错,谁再来?
生:陈老师,认识你我很高兴。
师:你看,把“陈老师”放前面了,表示对我的尊重,真是有文化!
师:我也有一个女儿,她也姓陈,大名叫陈夕涵,小名叫“果果”。有一天,她问她的妈妈:“妈妈,你为什么高兴的时候就叫‘果果’,不高兴的时候就叫‘陈夕涵’呢?”你们有没有相同的经历?
生:我考试考得好的时候,妈妈叫“宝宝,宝宝”,考试考得不红的时候就叫:“**,过来!”
师:是呀,生活中我们还是希望父母多叫我们的小名,少叫我们的大名。
(评析:谈话环节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更以轻松自然的交谈方式导入了新课,不着痕迹,设计巧妙。)
二、进行口语交际
1.第一环节:借助心形图,打开心房
(1)画心形图
师:请同学们打开作业纸,跟老师这样画,先画弯的,然后下来,左边跟它一样就是一个爱心了。想想看,心脏都会分成左心房和右心房,你的心房左边一半给谁,右边一半给谁?
(2)师口述事例,进行口语交际:我同事有一个小孩,六岁了,比较粗心,有一天他把乘车卡弄丢了,大家都知道乘车卡对我们比较重要。他的爸爸希望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给他钱,画好路线图让他自己去办卡。经过许多波折,小男孩居然办好了乘车卡。你觉得小男孩的爸爸做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爸爸是想让孩子负责任,让孩子学会独立。
师:锻炼孩子的能力。
(生纷纷发言,表示认同)
生:我认为爸爸有些过分,孩子还只有六岁,让他去办乘车卡,出事怎么办?这叫不负责任。
师:这叫无视“人云亦云”,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我喜欢这样的孩子,给她鼓掌,再说一遍。(生再叙述)
师:你说这话特别像他的奶奶,你如果是他的奶奶会怎么说?
生:你真是太不像话了,我的孙子还这么小,你就让他一个人出去……
师:生活中,你是喜欢爸爸多一点,还是喜欢妈妈多一点?
生:我最不喜欢的是爸爸,因为他喜欢喝酒,有时到凌晨两三点才回来。
(评析:这里是陈老师口语交际的第一个“抓手”——教师口述事例让学生结合事例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了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
(3)借助心形图,展开交际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心形图分成两部分,看看谁分得多一点,谁分得少一点?(教师巡视)
师:有的同学用了虚线,值得思考。
(纠正坐姿):屁股坐在板凳前半部分,身子坐正,这样的坐姿会让男孩更帅,女孩更俊俏。
第二环节:借助视听感官,进行口语交际
师:老师出示一段文字,看看你记住了什么?
八岁的文文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主持人,可是做事经常粗心的她,常常犯下小错误。在一次小主持的选拔赛赛上,她表现突出,获得了进入决赛的入场券。可是一贯粗心的她,在去决赛的时候把入场券忘在了家里。爸爸看在眼里,想给文文一个教训,就没有提醒他,结果,文文没有入场券,不能参加比赛,回家后伤心地哭了。
①听第一遍
师: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
生基本复述清楚。
师:一分钟不到的时间,这段文字已经映入到了他的脑海里。
生:八岁的文文……
师打断:不错,听出了“八岁的文文”。
②听第二遍:这次看谁记得细节最多?
指名两位学生,基本会背。
师:天呀,两遍就把它记下了。
③听第三遍:淮北一小和二小旗鼓相当,能用自己的话说更见功夫。(展开辩论)
师:你觉得爸爸做得怎么样?
生:爸爸做得好,让她记住这个教训,下次不犯粗心的毛病。
师:声音清楚,表述完整。
生:爸爸做得不好,这样会给文文带来打击,有可能得抑郁症。
师:太严重了。
(选六名同学上台,分成两组,展开辩论)
生:我觉得爸爸做得有些过分,这样做会让文文觉得自己很粗心,爸爸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而不是打击他。
生:我觉得爸爸做得对,让她长个教训,这样的机会以后还会有。这么重要的大赛居然都忘了,以后怎么办?
生:你怎么知道以后还有机会。
生:我反对对方辩友观点,我们好像已经跑题了。
师:还会说“我反对对方辩友观点”,小孩子就是有文化!
生:我觉得爸爸应该鼓励孩子,而不是打击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一蹶不振,没有梦想。
生:一个有梦想的人不会一蹶不振的。
师:一个坚强的人总会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我怎么这么有文化?
④延伸交际:妈妈出差回来了,文文会怎么办?
(师扮演妈妈,生当文文)
一生陈述事情经过,师评价:这像一个八岁孩子说的话吗?
一生声泪俱下:呜呜,妈妈,爸爸明知道我的入场券忘带了就是没提醒我,害得我没有机会参加这次比赛了,你知道我多想当一名主持人呀!这全怪爸爸,呜呜……
⑤延伸交际:爸爸妈妈之间会进行什么对话?(指名学生扮演,学生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文文哭诉后,“妈妈”:是你干的好事吗?看样子你是想吃竹笋炒肉了!
“爸爸”:现在不让他长点教训,以后遇上大事怎么办?……
(4)回归心形图,感受父母之爱
①师随机访问:眼见“家庭战争”即将爆发,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他们在争吵什么?
生:谁对孩子的爱多一点。(师板书“爱”)
②图片欣赏,教师配乐旁白:出生时,你是父母手心最喜欢的一块肉,温暖地抱着我……
师:你的心中还有线吗?是呀,我们的心中,只剩下满满的爱。
(评析:这里是陈老师进行口语交际的第二个“抓手”,呈现的形式和第一个事例有所不同,三个问题的设计难度不断提高,训练点也有所不同,体现了陈老师的独具匠心。)
三、升华情感,回报父母之爱
师:你会怎么画这一颗星,今天回去该怎么对待你们的父母,对他们说些什么。(师特地访问原先不喜欢爸爸的那位同学)
下课!
课后感言:
听陈老师的口语交际课,我的身心一直处在比较放松自如的状态,相信听课的孩子亦是如此吧!陈老师没有照搬教材,而是创造性的开发教材,找到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两个事例,呈现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第一个采用教师口述的方式,第二个通过三次出示文字叙述,设计的问题又很有梯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陈老师的课堂上,你会发现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比较亢奋的状态,这对于暑期放假在家的孩子以及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来说,教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调动他们想说、爱说的欲望实属不易,这与教师幽默、风趣、睿智的教学语言是分不开的,陈老师善于评价学生,如“淮北一小和二小的孩子旗鼓相当,能用自己的话说才更见功夫”,一句看似平常的话,不仅激发了来自各个学校孩子的挑战欲,而且不露声色地有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这真是教学无痕,精彩有痕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