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总体资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4 14:1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内容简介

  第二单元接续青春生命成长的主题,聚焦初中学生在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情绪特点与广泛意义上的情感生活,旨在从“情绪—情感—情操”这条线索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并在道德与价值观层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本单元包括两课。

  第四课设计了“青春的情绪”和“情绪的管理”两框内容,通过分享不同情境中的情绪感受,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的丰富性、复杂性;通过讨论影响情绪的多方面因素,感受情绪的变化以及情绪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归纳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了解自己的情绪并以恰当方式表达,正确看待负面情绪的作用,掌握一些合理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五课设计了“我们的情感世界”和“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两框内容,引导学生自我觉察,关注自己的情感世界,体会情感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发掘美好的生命体验,通过人际交往、与外部环境的积极互动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将负面感受转化为成长的助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影响身边环境,学会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

  二、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情绪的分类,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合理调节情绪;体验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体会情绪表达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认识友善、和谐、文明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知道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形成对情感的基本认知;了解情感对于个人成长的价值;知道情感是随着生活经历的不断发展逐步积累、逐渐丰富深刻的;学会创造、传递情感正能量。

  三、核心观点

  1.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

  2.面对青春期的情绪,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学习积极面对烦恼和担忧等负面情绪。

  3.调节情绪的常见方法有: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等。

  4.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5.可以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

  第二部分 名词释义

  1.羞耻感:从心理学上说,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羞耻的个体往往会感到沮丧、自卑、自我贬损、自我怀疑、绝望等,认为自己对事情无能为力。人们也可以通过积极努力,改善自己的行为表现来减少羞耻感。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过少或者过多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都对个体发展不利。

  2.焦虑感: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它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

  3.挫败感: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人际沟通受到阻滞,致使成就感、安全感荡然无存,挫折感便油然而生,因此会出现消极的情绪,如心灰意冷、悲观、忧郁等,甚至还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4.情感表达:人通过面部表情、语言声调和身体姿态等方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征与情绪变化。

  5.情感共鸣:在他人情感表现或造成他人情感变化的情境(或处境)的刺激作用下,所引起的情感或情绪上相同或相似的反应倾向。

  6.偏见: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3-24 14:17:39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部分 教学实施
  第四课第一框“青春的情绪”教学设计
第四课第二框“情绪的管理”教学设计
  第五课第一框“我们的情感世界”教学设计
  
  
  
  
  
  
  
  
  
  第五课第二框“在品味情感中成长”教学设计






第四部分 活动指南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青春的情绪”
  1.探究与分享:四幅图所反映的情绪
  设计意图: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张图,分别对应青春期情绪中的四个特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青春期的情绪特点。
  操作步骤:
  (1)观察思考。学生观察思考,概括四幅图所表达的情绪具有的特点。
  (2)归纳总结。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达成目标:学生通过以上活动,结合自己的情绪体验,概括青春期情绪的特点,实现对情绪的认识。
  2.探究与分享:续写故事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情节的细致描述,感受情绪的感染作用,激发学生正面的情绪感受。
  操作步骤:
  (1)编写故事。可分小组进行,结合自身经历,编写故事,故事要体现出情绪的变化
  (2)分享交流。分析故事是如何体现正面情绪的。
  (3)归纳总结。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达成目标:学生在编写故事中挖掘正面情绪体验,感受正面情绪体验的感染和激励作用。
  3.探究与分享:陈玲的烦恼
  设计意图:利用创设的情境引发学生直视负面情绪,树立积极面对负面情绪的态度。
  操作步骤:
  (1)情境再现。可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代入情境情绪,有利于引导学生展开分析。
  (2)思考交流。感受青春期情绪的特点,同时交流如何应对这些情绪。
  (3)归纳总结。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达成目标:学生通过分享,树立积极面对负面情绪的态度,归纳一些调节负面情绪的方法,积极面对情绪的变化,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情绪的管理”
  1.生活观察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兴趣,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情绪体验,以学生的真实情绪为探讨素材,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情绪的表达方式,正确把握自己的情绪。
  操作步骤:
  (1)回忆分享。学生回忆过程中,教师适当记录学生回忆要点,如事件、缘由及当时的情绪及情绪表达情况等。
  (2)思考交流。请学生思考记录这些情绪及情绪表达是否恰当,并说明为什么。
  (3)归纳总结。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达成目标:学生通过以上活动,关注自己的情绪表达,并意识到不同的情绪表达给他人带来的不同感受,自觉调整自己的情绪表达。
  2.阅读感悟:杜丽的两场比赛
  设计意图:以真实的事例引导学生感悟情绪对人的影响,懂得积极面对消极情绪,合理调节情绪的重要意义。
  操作步骤:
  (1)阅读实例。了解资料中情绪是如何影响杜丽比赛发挥的,并了解她情绪的转变过程。
  (2)思考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是否有过类似杜丽的经历。
  (3)归纳总结。教师在学生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达成目标:学生通过杜丽的事例,懂得情绪的重要影响,学会运用积极情绪促进自己进步,有意识地调节消极情绪。
  3.探究与分享:我的情绪调节方法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调节情绪的好方法,掌握不同的情绪调节方法。
  操作步骤:
  (1)回忆思考。回忆自己调节情绪的过程,概括调节方法。
  (2)分享交流。分享情绪调节方法,交流不同情绪调节方法的优势及适合的情境。
  (3)归纳总结。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达成目标:学生面对不同的情境,能综合运用不同的调节方法,让自己的情绪保持在健康的范围内。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我们的情感世界”
  1.探究与分享:分享情感体验(教材第43页)
  设计意图:本活动承接上面的正文,通过对正义感、胜任感、责任感的列举和说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觉察更加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
  操作步骤:
  (1)阅读体验。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正义感、胜任感、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同时说一说这些表现带给自己的感受。
  (2)分享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以列举具体事例的方式,分享除正义感、胜任感和责任感外的其他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达成目标:感受情感的丰富性,了解不同情感有不同的体验,引导学生觉察自己对丰富情感的体验。
  2.探究与分享:古诗文中的情感表达(教材第43页)
  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古诗文的释义,了解情感的不同分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感受情感的复杂性。
  操作步骤:
  (1)阅读释义。教师联系古诗文创作的背景,体会其表达的情感,以此为例,让学生列举更多能表达丰富情感的古诗文。
  (2)创作诗词或散文。教师组织学生列举典型事例,根据事例中的情感,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用诗词或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达成目标:学生能够把握情感分类,对情感形成更细致的认知,体验更细腻的情感。
  3.探究与分享:我对妈妈的情感(教材第45页)
  设计意图:本活动按照时间顺序,设置“我”的成长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我”对妈妈情感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情感是伴随我们生活不断积累发展的,是我们成长的体现。
  操作步骤:
  (1)阅读情境。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讲故事,可围绕自己成长过程中与妈妈(或其他亲人)之间的情感展开。
  (2)分享交流。学生从故事中感受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妈妈(或其他亲人)情感发生的变化,并说一说如何理解这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采访妈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采访妈妈(或其他亲人),了解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妈妈(或其他亲人)对自己的情感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达成目标:了解情感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懂得“情感是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和发展,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有意识地关注并促进自身情感的发展。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1.探究与分享:东东和亮亮的情感体验(教材第47页)
  设计意图:本活动承上启下,运用东东喜欢看侦探小说,亮亮参加青春仪式与父母相拥而泣的事例,一方面承接“哪些情感是美好的”这一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享自己美好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暗含“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的问题。
  操作步骤:
  (1)阅读分析。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分组讨论,材料分别体现了东东和亮亮怎样的情感体验,他们分别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样的体验。
  (2)分享交流。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中东东和亮亮的情感对比,分享自己有过的美好情感体验和经历。
  达成目标:认识美好情感的产生与自身的兴趣有一定关系,懂得不能强迫他人给予我们美好的情感,知道获得美好情感的方式。
  2.探究与分享:浩浩的感受(教材第48页)
  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浩浩的故事,让学生对负面感受中的挫败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和面对挫败感,同时在情感主题的学习中渗透挫折教育。
  操作步骤:
  (1)体验分享。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浩浩的故事,结合自己的经历尝试体验浩浩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描述出来。
  (2)讨论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故事中浩浩处理这种感受的关键点,对照反思自己在类似经历中是如何处理的。
  (3)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浩浩的故事中体现出的负面感受对自己成长所具有的意义。
  达成目标: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将负面情感转化为成长的助力,学会从负面情感中获得美好情感体验,不断成长。
  3.探究与分享:礼物(教材第50页)
  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大军给邈邈赠送生日礼物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情感需要表达、回应,需要共鸣,生活中应该积极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
  操作步骤:
  (1)阅读感悟。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注意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可以建议学生在记录本上写出自己的理解或交流提纲等。
  (2)进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这本小书中能读出大军对邈邈的美好情感是什么,这份美好的情感对于双方的友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享交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并说明其中有哪些美好的情感体验,这种美好的情感体验给自己带来哪些变化等。
  达成目标:认识传递美好情感并不局限于自己的体验,也可以为自己身边的人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让生命更有力量。

  第五部分 资源拓展
  1.林则徐挂匾制怒
  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行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处于愤怒之中的人做出错误判断的概率远高于情绪平和的人,因此,林则徐在书房中悬挂“制怒”二字警示自己,要注意控制情绪,学会调节情绪。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们,情绪反应强烈,常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冲动,更应该向林则徐学习,找到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的方法,做情绪的主人。
  在林则徐的书房中,挂着一幅字,仅有“制怒”二字,这幅字伴随林则徐数十年时间,提醒他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原来这是林则徐父亲的遗训。据说少年林则徐勤奋好学、才思敏捷,但他有一个特别大的缺点:脾气过于急躁,经常会因为一两句不遂心愿的话怒火中烧、暴跳如雷。林则徐的父亲认为这一缺点对孩子将来做人做事都很不利,为避免将来林则徐的脾气坏事,父亲就给他讲了个故事:
  从前,有个判官,非常孝顺父母,所以每遇不孝的罪犯,就暴跳如雷,判得特别的重。
  一天,有两个人扭送来一个年轻人,他们对判官说:“这是个不孝之子,他不仅骂他的娘,还动手打他娘。我们把他捆了起来,他还是不停地骂,我们就堵了他的嘴。老爷,像他这样大逆不孝的后生该不该罚?”判官一听是个不孝之子,立刻火冒三丈,就喊:“来人呀,给我结结实实地打这个逆子50大板!”这个年轻人百口莫辩,只好挨了50大板,屁股被打得血肉模糊。
  这时,有个老婆婆挂着拐杖急匆匆地进来,边哭边焦急地说:“请大人救救我们,刚才有两个盗贼溜进我家后院,想偷我家的牛。我儿子捉住他们,要送官府。可是,两个强盗反把我儿子捆走,不知弄到何处去了?求大人赶紧替我找找儿子,我只有这么个孝顺好儿啊!”
  判官一听,心中禁不住忐忑不安起来,心想:莫非刚才是恶人先告状,刚才打的就是她儿子?忙叫人去找那两个捆人的人,但他们已溜得不见了踪影。这时,被打昏的人突然呻吟了一声,老婆婆循声一看,那不是自己的儿子吗?怎么被打成如此模样,心里一急就昏倒在地,再也起不来了。判官这才知道自己的脾气被人利用了。
  林则徐明白父亲讲这故事的用意,后来他亲手写了“制怒”两字的横幅,时刻警惕自己心情急躁,容易发怒的毛病。时间一久,他还从中悟出了制怒养身的道理。他说:“性子急跳,遇事不顺心,便易发怒:发怒多了,肝火就旺,肝火旺,既误事,又伤身。”
  的确,发怒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深问题的严重性。孔子曾说:“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说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让我们生气、愤怒的人和事,我们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于他人,不因为自己的脾气而再次犯错。
  2.程门立雪
  与情绪的作用相似,情感作为人的基本精神需求,也会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程门立雪”的故事体现了杨时尊师敬长的优秀品质,也反映出了学生杨时对老师的深厚情感。正是在这种深厚的师生之情的指引下,杨时做出了“宁可在雪地挨冻,也不愿吵醒午后小憩的老师”的决定,这种深厚的师生之情,实在是令人感动。
  《宋史·杨时传》里记载了一则“程门立雪”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说宋朝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
  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
  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3.爱的使者——秦鑫
  主动帮助别人能使人体会到成就感、责任感,获得被信任的感觉,这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我来背你吧。”简单的一句承诺,秦鑫风雨无阻地坚持了约700天!瘦弱的秦鑫每天背送同学的身影感动了全校师生,他用自己的善行影响了周围人,全校互帮互助蔚然成风,爱的正能量在校传递。希望同学们能向秦鑫学习,传递美好情感,传递生命正能量。
  在湖南省宁乡市宁乡五中的校园里,不论晴天雨天,总能见到一个瘦高的少年背着个身体残疾的男生,有说有笑地往返于教室和宿舍(食堂)之间,这也成为校园里一道特别暖心的风景。这个瘦高少年名叫秦鑫,他背着的男生名叫杨思凌,两人是同班同学。“背两三天容易,背两年多真是不简单。”校长姜义军感慨地说。
  2015年秋季开学后,学校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是由他60多岁的爷爷背着来报到的。这个学生就是杨思凌。
  杨思凌由于从小身患先天性疾病,无法站立行走,杨思凌的母亲因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6口人靠杨父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杨思凌靠爷爷背着读完了小学和初中。来学校报到那天,爷爷带来了被褥蚊帐,准备在学校附近租房陪孙子读书。
  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考上高中后,父母曾多次劝他退学,但杨思凌想到自己残疾的身体,如果不读书将来更加看不到希望,加上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杨思凌坚持不退学。在他自己的坚持下,爷爷答应继续背他上学。
  学校了解到杨思凌的困难后,专门为祖孙俩安排了一间宿舍,并免去了杨思凌高中三年的学费和祖孙俩的生活费。
  开学第一周,杨思凌爷爷早上把孙子背到教室,中午又把他背到食堂吃饭,下午上课和晚上下课也是如此。和杨思凌同桌的秦鑫起初没在意,一个星期下来,他才得知同桌原来是患先天性疾病不能站立行走,只能靠爷爷背着上学。
  秦鑫主动和杨思凌爷爷讲,以后思凌由他来背。这一背,就是两年半,除了放假从未间断,加起来约有700天,并且会继续背下去。
  因为秦鑫接过了背送杨思凌的担子,爷爷终于有了难得的轻松。为了减轻其家庭负担,学校再次伸出了援手,给老人在学校食堂安排了一份保洁工作。这样老人既有了一份收入,又可照料孙子的生活起居。
  秦鑫身体单薄,每天背着杨思凌上楼下楼,来来回回,两年半的高中生活,秦鑫几乎就成了杨思凌的腿。
  身边的榜样所散发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秦鑫的事迹感动了全校师生,在他的影响下,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蔚然成风,主动参与背送杨思凌的学生越来越多,那种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故事更是不断涌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6: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